“针对调研走访发现的突出问题,我们在制定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15条意见’时逐一进行了回应,人大代表和非公经济人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3月7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的第八场“看得见的正义”高端网络访谈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向记者介绍了该省检察机关保障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15条意见”指的是《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去年最高检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后,广东省检察院随即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分四部分共15条,按照检察机关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监督、职务犯罪预防等职能,分别对检察机关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容、领域、重点和方式作出规定。
2016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省比重53.6%,单位规模、就业人员均占全省半壁江山以上。为贯彻落实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广东省检察机关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建立完善与相关部门和非公企业的沟通联络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及时了解需求,听取意见建议,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市场准入存在障碍、创新创业政策难落地、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不够,存在利用黑恶势力向非公有制企业索要财物、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现象,以及执法司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郑红向记者介绍。
“针对这些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在制定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15条意见”等相关工作机制时逐一进行了回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15条意见”要求全省检察机关深入发挥检察职能,严厉打击涉及非公企业的各类刑事犯罪,为企业营造安定的发展环境。同时,在办理涉非公企业案件时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进一步改进办案方式方法,严格规范检察机关自身司法行为等,确保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取得实效。“‘15条意见’体现了对法治精神的遵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也是对检察机关规范自身司法行为的‘倒逼’,是检察机关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双赢’举措。”(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