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季羡林遗产纠纷案二审开庭 要求北大返还文物

2017-03-07 07:27  来源:北青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6日上午,季羡林之子季承诉北京大学返还季羡林文物、字画案二审在北京市高院开庭。2001年,季羡林与北京大学签订捐赠协议,将自己的所藏文物捐赠给北京大学。随后2008年,季羡林手书表示文物并非捐赠,并委托其子季承处理文物。2012年季承起诉北京大学要求返还文物,案件一审季承败诉,法院认为季承无权撤销属于公益性质的诉讼。季承不服提起上诉,6日庭审时他表示,季羡林的字画藏品仅是暂存在北大,并非是公益捐赠给北大。

  2001年7月6日,季羡林与北京大学签订捐赠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将属于季羡林个人所藏的书籍、著作、手稿、照片、古今字画以及其他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2008年12月5日,季羡林手书声明,称已经捐赠给北大120万元,今后不再捐赠,保存在北大图书馆的文物只是保存并非捐赠。12月6日,季羡林写下委托书,“全权委托我儿子季承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务。”2009年,季羡林辞世。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认为,父亲的捐赠并不合法。2012年6月,季承起诉北京大学,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原物返还2009年1月13日被告清点保管季羡林文物、字画577件”。

  被告北京大学辩称,季羡林先生未有撤销捐赠协议的行为,且《合同法》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可以撤销的规定。季承提出“返还原物主张”没有依据。

  去年8月,北京市一中院作出判决,法院认为,季承作为季羡林先生全权委托的受托人虽然有权利提起本案诉讼,但因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签订的捐赠协议已然成立并合法有效,且属于公益性质的捐赠,即便季羡林先生本人都不能撤销。季承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6日上午,此案二审在北京高院开庭。季承表示,其父季羡林在捐赠这些东西时并没有考虑其他遗产继承人的权利,一审判决也遗漏了他作为遗产继承人即所有权人的身份。另外,季承认为一审判决认定有误,季羡林和北大之间的法律关系仅为“字画藏品暂存关系”,一审法院却将字画认定为“有扶贫、救灾等公益性质”而不可原物返还所有权人的赠品。此案并未当庭宣判。(记者 杨琳)

看总理报告如何充实你的“钱袋子”

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保证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那么今年哪些钱要涨?哪些钱要降?哪些收费将取消?

高端网络访谈:吉林省院杨克勤检察长谈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3月6日举行2017年第七场“看得见的正义”高端网络访谈,邀请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克勤, ...

两会深聚焦:提气!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话

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两代人传承法治梦

现在,母女俩一个在刑事法庭,一个在知识产权庭,虽然是两个专业方向,却彼此会有相互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