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建设“智慧法院”须消除信息孤岛

2017-03-02 09:07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建设“智慧法院”,是中办国办去年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对于案件当事人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可以网上立案、网上阅卷、在线缴费、在线查询案件进程等,甚至可以借助“云会议”系统,为远在异地的当事人在线开庭,从而大大节省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目前,不少法院开发了APP,当事人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登录查询案件信息。

  很多法院在立案后,由庞大的数据所支撑的信息系统会为法官推送当事人在本院乃至其他法院的涉案信息、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规、与本案相似的典型案件和裁判文书等,方便法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避免同案不同判。同时,通过案件的全流程公开,也有助于规范司法权力,改变过去案件锁在承办人抽屉里、承办人主导案件进程、监督缺位的状况,让司法权力运行更加严格规范,受到更加有效的监督。

  近年来,法院信息化建设在迅猛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各地开发的系统甚至同一法院委托不同公司开发的系统相互不兼容、不提供数据接口,导致案件数据难以共享;不少地方的法院干警反映很多系统尚未推广下去,且系统友好性差,不但不能辅助办案还平添很多工作量;不少地区的群众不具备使用互联网的条件,难以享受“智慧法院”的福利,等等。

  为此,各级法院还需要加强总体规划,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并加速推广已经成熟的系统和经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找准信息化需求,多站在办案人员和社会公众的角度研发系统,提升友好性,同时注意消除信息鸿沟,以农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导向,必要时送网、送法下乡,从而更好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摘自3月1日《人民日报》5版《“智慧法院”助力司法公开》,作者:吕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