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进展情况,同时发布最新修订的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白皮书、司法公开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裁判文书网现已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00万篇,网站访问量突破60亿人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司法文书公开平台。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裁判理由、裁判依据和裁判结果的最重要载体,向来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就推进审判公开、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从2013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短短几年时间,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从原来的“藏在深闺”逐步走向了公开透明,既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认真履行法律职责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彰显了人民法院毫不动摇地推进司法公开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但也应当看到,成为全球最大的司法文书公开平台只是迈出了司法公开的重要一步,决不能浅尝辄止和骄傲自满。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部分法院和法官对裁判文书写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能力不强,导致裁判文书在论证说理、逻辑条理、语法修辞甚至文字错漏等方面存在明显瑕疵。此外,“选择性公开”“随意性公开”等顽疾也还在部分地区有生存的土壤。试想,一份或错字连篇、或认定事实草率、或说理逻辑性差、亦或引用法律条款错误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布,这不仅会让当事人对这起案件的承办法官和所在法院失望,而且将对整个国家的公正司法形象和公信力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因此,我们要想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又增加了多少数量的裁判文书,而是应当认真总结近年来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探索创新,不断夯实裁判文书公开的制度基石,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审判质效提升,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更新司法理念是前提。在推进裁判文书公开的过程中,遇到暂时性的问题和困难不可怕,认识到问题却不加以改正的“掩耳盗铃”之举才是最致命的危险。裁判文书公开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工作思维的积极转变,也是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裁判文书公开不仅不会损害审判工作的程序和实体正义,而且树立了人民法院的正面形象,使司法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各地法院应克服裁判文书上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工作量剧增等畏难情绪,打破本位思维,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司法公开的潮流中来。
树立精品意识是核心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司法的内在要求浑然一体:法律是一门古老而威严的艺术,法官则是从事这项神圣艺术的工匠,制作出优秀的裁判文书就是法官最好的艺术品。广大法官应树立精品意识,勇立潮头,内外兼修,在“事理明晰、法理透彻、文理信达”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参加“优秀裁判文书竞赛”等活动,将其作为体现法官、法院司法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现和推出优秀法官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裁判文书制作水平,让裁判文书真正成为展示人民法院公平正义的“窗口”和“名片”。
服务人民群众是根本。近年来走红网络的“诗意判决书”“最美判决书”,正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全国多地法院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丰富裁判文书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暖民心的新举措新方法。我们相信,一份带着浓浓司法人文温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裁判文书,既能成为展示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以及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导、评价功能,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关键

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行,全国各级法院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大幅攀升,“案多人少”是困扰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最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质保量上网公开裁判文书,人民法院就必须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依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挖掘、整合和利用裁判文书及其他案件资源,充分释放司法审判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要充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引进裁判文书智能纠错和处理系统,对裁判文书的信息完整性、格式规范性、逻辑一致性、法律依据引用准确性等进行全面检验,并自动应用上网技术处理规范,减轻法官工作量,提高文书上网效率。
强化监督是重要保障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裁判文书公开为全社会监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渠道。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全方位监督,可以倒逼法官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杜绝暗箱操作,促进公正司法,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还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司法、信赖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开放、动态、透明、便民”这八个在中国裁判文书网首页正中的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这既是裁判文书公开对每一个法院人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任重且道远,策马再扬鞭。司法公开没有休止符,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法院应当继续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大裁判文书公开力度,在司法改革大潮面前奏响司法公开最强音,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者:晨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