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一代廉吏”的启示

2017-02-24 15:44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图为于成龙雕像。资料图片

近日,观罢中央电视台廉政大剧《于成龙》,笔者感慨颇多。

四十四岁的于成龙不顾周遭亲朋的反对,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地良心”的抱负,辞别妻子母亲,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奔赴远在广西之北苗岭一带的罗城担任知县。自此,他离开了山西——那片相依数十年、他热爱的故土,走进一片甚为偏僻荒凉的陌生之地,也从此他步入政坛,开始了长达二十余载、坎坷起伏的仕宦生涯。

三百多年来,于成龙的清政廉洁、一心为民的故事,代代相传,脍炙人口。安民缉盗,勇斗恶吏,东山平乱,平冤罢莝,挖出窝案,整治腐败,心系民生,力除“火耗”,赤胆忠心,震惊朝野。于成龙为官一生,莅事忠勤,终因积劳成疾,端逝于任上……于成龙三获“卓异”,操守端严,苦节克贞,鞠躬尽瘁,清风长存,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随着历史剧《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这部契合时代精神、历史真实、思想积极、思想厚重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于成龙,一位清廷官吏,为什么会让我们在三百多年后仍深感震撼?他身上又有哪些优秀品质需要身为国家司法工作人员的我们去深深铭记,并运用到实践中?

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国家和百姓。于成龙下车伊始(即新官刚上任)就抱着为民死甚于瘴疠死的决心,不顾个人安危,组织乡民练兵,与民兵一起讨伐“柳城西乡贼”,平定暴乱,使邻盗不敢再犯,罗城县的百姓从此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对于成龙来说,国家、老百姓的幸福安危就是自己生命和生活的全部。在仕途生涯中,他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升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勤政清廉,敢于担当。诚如斯言,大国发展,思想引领;全面小康,民生为先。在新时期就是要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司法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切认识到百姓生活无小事,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设身处地去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在纠纷的调解中,我们应全心全力去实践百姓情怀,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诠释公平正义的力量和温度。

清正廉洁,苦节克贞。于成龙谥号清瑞,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坚持严于治吏,为防治官员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常常以“屑糠杂米为粥”,与随从仆人吃一样的食物。他调任江南总督之后,更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因而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当时有个比较夸张的说法,是说总督衙门的官吏在其严格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于成龙去世后,时人整理时发现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在反腐倡廉的伟大时代,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应从严从廉要求自己,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生活俭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从外到内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增强胆识,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效率。于成龙在任职期间,非常善于察盗、破案,在治道省讼方面颇有建树。在于成龙继任黄州知府时,有盗贼公然白天抢劫伤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安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成龙时常乔装打扮,扮作村夫、庄稼老汉到田野、村落实地调查。在审结案件时,他格外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去发现问题的症结,曾着力排解过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从而被百姓称为“于青天”。在实际工作中,司法工作人员常面临案多人少的矛盾,这就需要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审理之前就对案件做好繁简分流,再针对同类案件的具体不同案例进行科学处理,善于寻找并发现案件中隐匿的线索,确保及时、有效地化解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张 洁 纪小槌)

【微视频】法驻乡村

全国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获奖作品展播。

最高法在行动丨让老赖无处可藏

最高人民法院与腾讯新闻共同开展“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大型网络直播活动。

2017省级地方两会今日全落幕 各地今年准备怎么干

在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兴实体经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治理环境污染”等成为关键词,各地也为今年要办 ...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同改们说,今天是你重获自由的日子,终于熬到头了,恭喜你了,以后的日子里千万要保重自己。而我想要对你说,今天是你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