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的一个春日,晏殊独自呆在亭子里,内心的伤春之情难以排遣,他便饮酒填词,吟咏出脍炙人口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近期,与家人一起饶有兴致地观看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有幸重温了我国传统诗词之美的同时,我也不禁回想起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首宋词,也就是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五年前,我在青海师范大学上大一的时候,班上组织了一场诗词朗诵会,记得我当时朗诵的就是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巧合的是,邻座的一位女同学也选了这首词。于是,在同学们的鼓动下,我走上讲台与她一同朗诵。可是,我和她并不熟悉,尴尬之余,被起哄的同学弄得脸红不已。此时,幸好班主任到讲台前说了一句,“让他俩下去,各自写出选择这首词的理由,然后再上来解释”,这才化解了尴尬。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和她没有上台解释各自选择的理由。朗诵会快结束时,班主任作出了总结:诗词朗诵会的目的不是要求同学们去背多少诗词,而是要启发大家带着欣赏和思考的眼光,去发现诗词的美,去领会诗词的哲理。例如两位同学都选的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从词的上阕,不难体会到作者抒发出美景难留、时光易逝的伤感之情;再细读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于词人伤春的情绪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这样的哲理:在生活中,虽然一些美好的事物总在不停地消逝,但又会有其他美好事物的出现,我们应该从容淡定。
朗诵会结束后,我和她并没有离开教室,而是留下来交流起选择这首词的理由。从此,我俩经常一起探讨诗歌和写作,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如今,我依然对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情有独钟,因为它,我明白了一首好的诗词,一定是抒情与哲理相结合的,更因为它,我收获了一份特殊而又长久的友谊。
(柯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