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多年的编辑工作,很知道标题的重要,也曾多次为一篇文章的标题亮眼与否废寝忘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常用来鼓励自己的话。有时,也是对自己的小表扬,每每是在自认为所拟标题还不错时。
标题是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刚当编辑时,老同志常常用典型事例启发我们,如说到美国老影片《魂断蓝桥》,其实原片名是《滑铁卢桥》,朴素,但无文采。中文翻译为《魂断蓝桥》,在谐音的前提下,感情色彩浓郁了,悲剧氛围深厚了,而且准确地点出了故事的主线,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
而且,蓝桥其实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真正的蓝桥,据说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西南的蓝溪之上。春秋时期,翩翩少年尾生与心仪的姑娘相约在蓝桥下面见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偏偏赶上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恪守信约的尾生抱着桥下石柱坚决不走,最终溺死。姑娘匆匆赶来,见此悲伤不已,也即殉情。《国策·燕策》中曾称赞说:“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如此看来,这样的标题实在是漂亮,具备了一个好标题所应该具备的全部要素,特别是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当时确实让我们这些小编辑有茅塞顿开之感。回想那些年,每每为标题绞尽脑汁。如我写北京公安英烈崔大庆,文章标题想来想去而不得,最后实在憋急了,灵机一动想到涅槃二字,于是用了《大庆涅槃》作标题,感觉其中浴火重生的寓意很悲壮,算是个还不错的标题吧。
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科技的推动和利益的诱惑下,不管愿不愿意,我们今天跑步进入了所谓信息时代。在什么都改变了味道的当下,标题变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重口味,越来越以耸人听闻为目的了。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就在我还当着编辑的那个时候,随着报刊的兴盛以及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已经有了标题堕落、文字亦堕落的倾向。而现在,当年那些低俗的小刊小报大泛滥了,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而所谓自媒体更把这一潭水搅得更混。
说到底,堕落的是思想、是道德,小小的文章标题不过是堕落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已。现在还有了个专门的称呼:“标题党”,仿佛标题也成了一碗饭,有一群人在抢着吃。为了博眼球,为了争效益,许多文章标题的指向出现严重错误,不再以弘扬正能量为重,不再以画龙点睛高屋建瓴为荣,而是追逐着各种低级趣味。更不要说虚张声势、指鹿为马、造谣惑众、危言耸听……“标题党”们在这方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如果《滑铁卢桥》今天让“标题党”们来翻译,大概会译成《妓女之畸恋》吧。
最新看到的一个标题,更是恶劣到极点。文章是评论一部新电影的,这标题是《这个曾经的上海黑社会老大,连蒋介石都曾在他面前下跪,却被×××搞定》。且不说这标题有多啰嗦,有多么的不伦不类,不通情理,只说那被以“×××”而代替者,却是一名当下走红的女演员。标题中涉及的前两个人物,均属历史,最后一个,却用现实中的真名。不是思维的混乱,而是“标题党”们有意为之,其中的肮脏寓意不言自明。连对人格的起码尊重都不讲了,我们难道能够允许这样的标题存在吗?
(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