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特色教育“特”在哪儿

2017-02-24 10:22  来源:监狱之声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今天,咱们彩虹桥视频帮教就正式开播了。第一期邀请的是昌平区不同行业的老师们来给我们做讲座。”“希望这个‘彩虹桥’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视角了解社会。”……这是北京市女子监狱彩虹桥视频帮教首播仪式的现场,教育科科长马莉芳前后忙碌着。

  对于马莉芳来说,日日面对形形色色、所犯罪行各不相同的女性服刑人员,对她们进行净化心灵与灵魂的改造,单靠说教远远不够,必须紧跟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文化”就是女子监狱亮出的特色牌。

  音乐零基础打造女子小乐队

  女子监狱民乐队是教育科民警单巧丽一手创立的。文艺特长突出的她,从监区调到教育科,第一个任务就是组建服刑人员乐队。面对几乎都没有乐器基础的服刑人员,建起一支乐队并非易事。为了挑选队员,单巧丽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全监狱进行摸底,结果很多人报名参加。经过一轮面试,她最终选定了30多名“队员”。

  此后,单巧丽又开始忙着找老师,甚至回到母校邀请自己的音乐老师“出手”。终于,六七位专业老师走进女子监狱,开展集中授课并辅导乐队排练。仅仅半年,全部由服刑人员组成的民乐队和管乐队就在2014年监狱春节联欢会上赢得满堂喝彩。自那以后,乐队表演便成为女子监狱春节联欢会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整体转变

  服刑人员段琪(化名)算是女子监狱里的一位“文化人”,担任着监狱《新航报》的版面编辑工作。对于段琪来说,监狱编辑部的文化氛围帮助她迅速适应了狱内环境,转换了身份认知。

  因受贿入狱的段琪,自幼喜欢文学,也保持着写东西的习惯。从文艺青年到阶下囚,巨大的身份落差曾让她心理严重失衡:“进监狱前,我心里充满恐慌。在我印象里,监狱是暗无天日的地方。”可如今的段琪,住在窗明几净、整齐划一的监室,每天在配备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编辑部编辑稿件,监狱民警态度和蔼可亲。这一切,让她对监狱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与此同时,对于服刑人员的严格管理和系统教育,也让段琪很快树立起了服刑人员的身份意识。作为《新航报》编辑,段琪既能了解到监狱的教育改造要求,也能设身处地了解女性服刑人员的阅读需求,这让她获益匪浅。

  段琪说,她在女子监狱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有狱内报纸、电视台,还有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才艺展示,甚至还有狱内的微电影大赛等等,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味道的教育内容,让服刑人员也体会到了和正常人一样的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思想的转变。

  创新手段强化心理和思想教育

  六监区的李某因受贿来到监狱时,孩子还不满10岁,老母亲瘫痪在床,家里只能全都拜托姐姐来照顾,这让她的心理负担更为沉重。

  警官了解到李某真实情况后,找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书,让她对10岁左右孩子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指导姐姐对孩子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民警们对她开展了绘画治疗,帮她找来很多时下流行的涂鸦书,让她通过画画舒缓情绪,帮助她慢慢走出了阴霾的情绪。

  在女子监狱内,很多民警都是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对女性罪犯加强心理学知识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由其是人际交往方面,民警们会主动教她们如何融洽地与别人相处。“女性更重情感,羞耻心也都比较重,如果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她们得到家人的包容和谅解,会让她们更容易安静下来,更能够安心服刑、接受改造。”监区民警说道。

  新年伊始,负责服刑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科民警王霞又在进行2017年的新规划。为了让服刑人员既接受教育又不厌烦,王霞特意在她的教育规划中加重了“文化”分量,例如实施新的作息时间表,在周末集中学习时间内增加“每周一歌”,还制作了科教光盘,内容涉及心理、法律、社会、自然、女性等方方面面,帮助服刑人员全面了解社会。(北京市女子监狱)

蔡松松勇救落水儿童牺牲:总觉得他不曾走远

在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救起两名儿童后英勇牺牲。素不相识的孩子得救了,而他一对3岁的双胞胎女儿却永远失去了爸爸。

上海原副市长艾宝俊受贿贪污案一审:受贿超4320万

2017年2月23日,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上海市委原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受贿、贪污一案。

网络直播卜卦种种不靠谱 专家:直播算命违法

对宣扬邪教、封建迷信言论的发布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法律责任,相关法律法规都有规定,但是对行为性质的判定和后 ...

张荣蓉:一刻都放不下心中的“警察梦”

同事眼中,她巾帼不让须眉,只身制止持械斗殴,办案破案如男儿一样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