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世界何以走向“后西方”?

2017-02-20 08: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有“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之称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一直是观察国际关系走向的一个“瞭望哨”。然而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喧嚣中落幕,其主办方发表的《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研究报告更是留下诸多悬念。该报告洋洋洒洒90页,在汇集众多西方政要和专家的言论以及智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抛出3个令人惊悚的“后”字,耐人寻味。

  报告援引的民调结果显示,同15年前相比,更多人认为威权统治比民主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拉响了西方民主制度失灵的警钟。曾在1989年称西方民主制度是“历史终结”的美国学者福山,在冷战结束20多年后对其观察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认为民主既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并认为民主并不是第一位的,强政府才是。

  慕尼黑安全会议负责人伊申格尔在报告序言中发出警告称,当前国际安全环境比二战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动荡不安,一些西方社会以及自由国际秩序最根本的基础在发生动摇;世界有可能正在迈向“后西方”时代,也就是西方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正步向终结。

  世界何以走向“后西方”?应当指出,“后西方”的根源出在西方内部:精英日益脱离民众,治理体系失灵。“后真相”与“后西方”“后秩序”三者互为因果。“后真相”是指政治人物为了迎合民粹情绪,罔顾事实发表煽动性言论,或让假新闻泛滥成灾。面对种种挑战,西方苦无良策。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安全感下降,开始反思西方的秩序观是否已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越来越多地失去对自由社会及其基本价值观的信任。

  西方曾坚信全球化的结果必然是西方化,然而事实却是世界变得扁平化、多极化,一批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这本是时代的进步,因为其他国家的崛起,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包容与平衡。这非但不应该是个问题,相反是化解挑战的答案。可惜,该份报告仍将世界分为“西方”与“非西方”,并暗示“非西方”的崛起威胁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这不仅折射出西方的偏见与傲慢,也反映出西方正从全球化的旗手变为全球化的阻力。面对“非西方”的崛起,西方日益担忧其优势流失、辉煌不再,不惜祭出保护主义、以邻为壑的武器,“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等均是具体表现。

  21世纪的国际形势犹如一出波谲云诡的连续剧,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剧本、难以预测。如今的世界矛盾丛生、冲突频现,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日趋严重;贫困、失业、两极分化拉大,民粹和保护主义等思潮在西方国家抬头——这些都增加了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但全球化之势不可逆转,任何国家均不能独善其身。在此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中国,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顺势而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努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内涵在于合作共赢,有着无法抗拒的魅力。

  “后西方”的世界如何发展、影响怎样,值得关注,也令人思考。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阮宗泽)

"十三五"重要一年,这6项新政开了民生好局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一年,这6项新政的出台,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孙鸿志一审获刑十八年

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17日公开宣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副局长孙鸿志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今年价格改革锁定七大任务 按病种收费看病将更多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价格改革重点突破,书写了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的新篇章...

我想为了幸福再做一次努力

如今这张照片已经成为我追求幸福的动力,每当遇到难解的纠纷时,只要看一看这张照片,我就想为了幸福再做一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