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渭滨分局按照“民警心思早揣摩,执法失误早避免,惠警承诺早兑现”思路,面对面掌握民警所思所想,实打实帮助民警规避过错,点对点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助推队伍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增强全局打防管控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赢得党委政府和群众赞誉。渭滨分局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评为执法质量优秀公安局。
引导民警第一时间向组织“掏心窝”
渭滨分局17个基层所队分布在670平方公里地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给民警综合素质提出诸多新要求,也给队伍建设带来很多新挑战。为了实时了解民警思想状况,解决好民警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渭滨分局提出了“准确把握民警思想脉搏,实时校正队伍建设偏差”的思路,想方设法引导民警第一时间向组织“掏心窝”。
根据这一思路,渭滨分局在建立素质强警体系,抓思想铸警魂上做文章。他们组织开展多层面谈心交心活动,对民警跟进进行思想教育。分局制订《民警大谈心实施方案》、建立《谈心制度》和《谈心活动登记表》,明确“任职、入警、提醒、诫勉、处分、勤廉”六种谈话主体、形成党委主导、专人协调、逐级负责、全警覆盖的谈话体系和谈心交心格局。按照全警参与、领导亲为、区分层次、上下联动、同步展开等原则,分批次、分层次、分对象,在全警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局长、政委、副局长、部门领导“一把手”和科室所队负责人同所属人员谈心交心活动。去年以来,根据分工,局党委成员、中层领导与全局364名民警逐一进行了谈心交流,准确把握了民警的思想动态和变化规律,将民警的思想“疙瘩”全部化解在了一线。
为了保证谈心交心活动不流于形式,渭滨分局总结归纳出适合基层所队的“三听七看五必谈”工作方法,使民警随时随地向组织敞开心扉。“三听”是公共场合听牢骚、讨论会上听发言、个别谈心听倾诉;“七看”是看工作是否到位、学习是否用功、娱乐是否开心、吃饭是否香甜、睡觉是否安稳、精神状态是否饱满、交往是否正当;“五必谈”是新招录的民警必谈、职务升迁必谈、受到奖励必谈、受到批评处分必谈、岗位变动必谈。在此基础上,他们按照党委抓所队、所队抓骨干、骨干抓民警的途径,建立教导员、思想工作骨干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每月通过谈心教育释疑解惑,解决民警心中的“小九九”。
在引导民警“掏心窝”的同时,渭滨分局制订对应配套措施,把民警的意见建议变成队伍建设“助跑器”。他们按照党委抓所队、所队抓骨干、骨干抓民警和“三听七看五必谈”方法,通过谈心交心和思想形势分析,围绕制度、程序、监督等环节查找风险点。同时,他们每季度召开一次队伍思想形势座谈会,各单位人员分析本单位民警的思想动态,排查确定需要加强管理的重点事项,统一汇总点评,研究制订改进措施,消除民警思想困惑和认识偏差等问题,挖掘举措,实时校正队伍建设“准星”。仅去年以来,分局就根据“我为队伍建设献一技”等谈心交流互动活动,征集民警提出的合理化建议240多条,梳理整理出法制建设、便民利民等方面7大类40余条措施。
帮助民警规避执法“洋相”
渭滨分局结合基层所队分散、执法监督难度大的特点,量身订制规章制度,对民警执法服务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弹反复的老大难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规避”,帮助民警规避执法服务“洋相”。
按照执法服务流程制度化的目标,他们制订《案件办理流程》《受案立案管理工作规定》等制度,将办案流程统一悬挂办公室,及时指导民警和办事群众对照监督。他们组织基层办案民警,提炼固化符合基层实战的执法操作规范,汇编执法办案指导手册配发给每名民警,让民警明确具体执法岗位和警务活动达标要求,有效解决了民警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同时,他们相继制订下发《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规定》《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细则》《受案立案管理工作规定》等7项工作制度,规范细化工作流程,严格制度规定,细化办案监督程序。他们成立执法管理委员会和组建律师顾问组,建立重大疑难刑事案件集体议案制度,在服务窗口、办案场所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倒逼民警规范执法。他们充分运用阳光警务执法平台,率先在全市开通“渭滨公安法制”微信服务平台,并借助此平台开展培训4次,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400多份,接受法律咨询20多人次,成功举办2期“提请批准逮捕通用证据参考标准”、“防暴恐相关知识”授课培训、2期“微课堂”语音直播送教活动,让民警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帮扶。
为了从细节上规范民警执法服务,渭滨分局在突出执法办案规范化上动脑筋,给每个执法服务环节都装上“显微镜”。他们成立智能化案管中心,建立执法民警电子执法档案,实时通过自行研发建立的“法制大数据多媒体平台”开展网上案件巡查,掌握、监督各单位受立案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受案立案环节的执法问题。同时,他们规范基层所队办案区案件录音录像资料的使用保存,研究制订《案件录音录像资料管理工作规范》,组织拍摄教学片,使每一名民警熟练掌握进入办案区的工作流程和设备使用方法。他们实行法制民警“一对一”固定对口联系执法所队机制,聘请专业律师担任分局法律顾问,随时随地开展法律培训、解答法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等工作。去年以来,他们按照受立案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已建成案管中心1个、案管室12个,配备案管员21名,优秀案件近九成。
全方位解决民警“挠头事”
今年1月初,渭滨分局经二路派出所民警朱乃祥从西安市某医院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返回家中的第二天,政治处副主任贾蓓就上门了解病情,并于当天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了给朱乃祥大病补助2万元的申请。这是渭滨分局点对点解决民警后顾之忧,实打实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了解决基层民警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挠头事”,渭滨分局采取倾斜政策,向基层装备投入、办公环境改善和民警家事处理等方面送去“及时雨”。他们在经费装备保障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基层单位表彰奖励费、值加班费、办案经费、群众接待费、车辆维修费用一律全额保障,全部由分局统一承担,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放下包袱集中精力侦查破案。同时,他们把基层“小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收回基层单位出租的门面房,统一改造升级成对外办公窗口,并在清理办公用房基础上,建成民警宿舍、警体活动中心、应急物资仓库等惠警工程。他们针对各单位不同情况,每月初由分局主要领导带队,组织警务保障、政工等部门对取暖设施改造、办公用品配备、线路改造、执法办案功能区改造等具体事宜逐一上门查看,研究落实。去年年底,他们根据摸底调查,拨付专项经费120余万元完善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所队“环境舒心”到民警“工作尽心”的转变。
在给基层民警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渭滨分局不打折扣落实惠警措施。他们全面贯彻落实公安改革中从优待警各项举措,健全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制度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将警务辅助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将民警年休假、困难民警生活救助、每年一次的全局民警体检、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措施制度化。同时,他们健全民警生日慰问、值加班费补助等制度,建立民警维权中心,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通过从优待警措施,调动民警工作学习热情,提升了队伍工作能力。
(陈磊 孙力 王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