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至17日,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推广部署现场会将在浙江嘉兴召开,标志着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研发的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全国信息系统”)浙江试点工作圆满结束,这项改革成果正式步入全国推广阶段。
全国信息系统用智能信息技术优化了民警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窗口的办事效率,强化了出入境的管控能力,将全面引领浙江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项目成果“千锤百炼”
2015年9月,浙江被确定为全国信息系统的试点省份;11月,试点工作被确定为浙江省公安厅第一批深化改革项目。在整个试点建设过程中,浙江公安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项目推进的形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浙江将试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逐项分解,明确工作任务、工作主体、工作时限和责任追究。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嘉兴为省内试点城市,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这个试点项目要求我们立足浙江、放眼全国,从‘实战、实用、实效’原则出发,比如电子档案功能的完善,刚开始系统对无纸化审批的电子档案模块功能不完善,我们通过多次测试,使系统电子档案模块从无到有、从弹窗模式到同一界面模式展示,不断优化提升。还有受理、审批界面的调整,系统自动审批功能的完善,流程环节弹性设置等,为全国信息系统注入浙江特色。”一位参与系统研发测试的民警说。以程序测试为抓手,浙江公安不断查漏补缺,先后集中开展五轮测试,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解决。
进入试点工作后期,在项目组成员、研发技术骨干和实战一线民警三者间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实地收集实战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有效避免使用与开发脱节的问题,确保全国信息系统更加符合实战运用。
426个日日夜夜里,浙江全省近300名出入境业务和技术骨干开展了上百次的测试、演练和培训,升迁历史数据达10亿条。
便民实效“亲眼可见”
“我报了团,下个月带爸妈去台湾旅游,过来办往来台湾通行证,顺便把护照和往来港澳通行证一起办了……”在嘉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市民杨晓杰分别提交了自己和父母的三份申请。窗口民警在系统界面上,一次完成了三人的护照、往来台湾通行证、往来港澳通行证等业务受理,并遵从杨晓杰的意愿,在“领证方式”一栏选择“同一个地址快递”。相比过去要进3个受理界面进行3笔业务办理,办证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作为深化公安改革的一项重头戏,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通过整合优化,搭建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国标”,嘉兴作为试点城市,随着参与研发的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办证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全国信息系统提升了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警务效能和智能化程度,它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档案数字化、流转无纸化和审批批量化,使出入境证件‘三表合一’真正得到实现。”嘉兴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金志如是说。
全国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后,出入境证件办理速度和办理时限均缩短近30%,在浙江已经基本实现了受理不超过十分钟,办证不超过十天的目标。截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通过全国信息系统办理的各类出入境证件已达243万余人次。
数据共享深度运用
不久前,绍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破获了一起“三非”专案,一举查获71名非法居留外国人。面对线索单一的案件,绍兴公安何以能够一击即中?靠的就是充分融入数据和情报理念的全国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提供更加开放的数据接口、更加多样的数据种类和更加深入的数据运用,绍兴公安实现了核查比对、分析预警、轨迹追踪等多种功能,畅通了从数据到情报、从情报到打击的实现路径,实现了对境外人员非法活动的精准打击。
作为公安出入境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全国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公安出入境管理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命”,同时也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顺应改革大势、贯彻落实公安机关“四项建设”相关部署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主干应用平台,全国信息系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业务逻辑、数据接口、操作模式、服务标准等内容的统一,为出入境事务实行更加高效的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也使对数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
“全国信息系统从技术层面打通了数据边界,实现了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也为日后涉外信息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警种的对接连动提供空间。”浙江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徐青告诉记者,通过在全国建设一个统一的涉及全警种、全业务的应用平台,全国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共享全国公安出入境数据,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的警务资源,切实提升了出入境管理部门警务实战能力和指挥决策水平。
(谢佳 吴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