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占用林地突出滥伐林木案件多发
5年受理涉林案120余万起涉案额129亿
法制网记者 王开广
今天,全国森林公安深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树铭在会上披露,2012年以来,全国共受理涉林案件120余万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36万人次,涉案总金额129亿元;林区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突发事件和涉林群体性事件,林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李树铭坦言,当前,我国在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森林公安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违法占用林地现象突出、物种资源破坏严重、珍稀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严重、林区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李树铭指出,以违法占用林地现象突出为例,一些地方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调整出现阵痛、动能转换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忽视了生态保护,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违规调整林地规划、非法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矿开垦、违法采伐林木等等,对林地和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极为恶劣;一些政府主导的大型重点工程项目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现象突出,非法占用林地数量巨大,对生态破坏强度大,执法打击阻力大。
“滥捕乱猎滥食和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依然猖獗,野生动物迁徙季节大量围捕、毒杀候鸟等时有发生,非法捕猎、狩猎成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损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际上走私、非法贸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犯罪形式从网下转到网上,更加隐蔽化、集团化、跨区域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更大压力。”李树铭如是说。
同时,林业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林区治安形势及违法犯罪形式发生新变化,滥伐林木案件多发,维护木材流通秩序成为突出问题,侵害集体林、生态林成为新动向,法人违法犯罪呈上升态势。随着林权价值不断提升,一些先期通过不规范或非法流转而出让林权的地区,林权交易矛盾凸显,导致林区治安形势更加复杂。
为此,李树铭提出,加强打击防控,切实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安全。围绕推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大生态治理成果保护,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新林区治安防控机制,建立完善森林生态安全保护体系。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每年都要挂牌督办一批、甚至直接组织侦办一批跨省大要案件,定期通报查处结果。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更要每年查处几起影响大、损失大的涉林案件。
李树铭要求,大力推进森林公安涉林刑事案件侦查权和治安案件处罚权落实工作,将省、市两级森林公安机关和具备条件的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建成独立的执法实体。借鉴云南、四川等省做法,加快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抓紧建立林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规范,防止涉林案件“以罚代刑”、降格处理。
此外,建立联防联查联打机制,形成资源保护合力。李树铭指出,在林业系统内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行政管理、执法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包括政法、资源、保护、林改、公安、监督、宣传、林业工作站、濒危物种管理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在林业系统外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林业外部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人大、组织、纪检、公检法、海关、工商等部门对接,将执法与干部考核相结合,办案与奖励问责相结合,建立信息联通、工作协同、执法联动一体的生态资源保护新机制。
法制网北京2月1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