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说的孪生兄弟,指的是公安题材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
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小笑话。说的是一位母亲为她的孪生儿子洗澡,洗完老大洗老二,都洗完了之后见两个儿子坏笑,便问他们笑什么,二儿子说:妈妈,你给哥哥洗了两遍,而我还没洗呢。这笑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在孪生兄弟间,类似的啼笑皆非并不少见。
公安题材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似乎也是如此的扯不断理还乱,让人很难分辨。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举办了6届,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撕扯清楚。翻看获奖作品名录,公安题材小说有之,侦探推理小说有之,二者特征兼备的“混血儿”也有。有人为此耿耿于怀,认为应该坚决彻底地把这个事儿搞明白,公安题材是公安题材,侦探推理是侦探推理,必须泾渭分明,也就是说,孪生兄弟应该分家。
公安题材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的撕扯不清,应该算是中国特色。在中国,以描写对象来界定文学作品是一种约定俗成,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知青题材等。公安题材也是如此。这种划分不能说没有它的道理,但粗放而片面,不可能准确而单纯地从文学意义上表述其内涵。譬如,作家写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难道仅仅因为主人公的身份是工人或农民就界定为工业题材或农村题材吗?显然是不科学的。公安题材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也是这么被搞糊涂了。在中国,侦查办案的主体是公安机关、是人民警察,于是中国侦探推理小说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公安题材小说,或者说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说它们是“孪生兄弟”,其实也不够准确,在人们看来,它们更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血儿”。
现代侦探推理小说是一种源自西方的独特文学样式。它和公安题材小说还是有区别的。公安题材小说,以公安人员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生活情感为主题,并由此深入更深更广的社会层面,其中涉及的案件一般只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背景和舞台,对于案件侦破中的细节,特别是分析推理过程不涉过多的笔墨,作者更不会在其中进行更多更精巧的设计。而侦探推理小说作者注重的则是故事的设计、悬念的组织、神秘氛围的营造。换句不完全准确的话说,公安题材小说是事件跟着人物走,而侦探推理小说更多的是人物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发展。读者在侦探推理小说中更多体味的是那种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推理、解谜过程,获得一种智力游戏般的快感。
说到这儿,读者也许会认为我是在推崇将公安题材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严格区分开的观点,其实不尽然。我始终认为,文化领域里的交流、融合、嫁接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生态法则。我们在理论上可以也应该明晰公安题材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的区别与创作规则,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应该允许和提倡任何新的尝试和探索,包括借鉴西方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手法来进行公安题材小说的创新。作为公安文学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有创建中国特色侦探推理小说流派的志向,也应该把公安题材小说写得更加丰富多彩。
“孪生兄弟”不应该继续撕扯下去,而要紧密携手。我们都知道,在生物界里杂交是一种优势,在文学领域其实也应该如此。土壤和雨露,坚守和接受,是前进的两面,是成长的必需,是一棵参天大树、一片茂密森林的生命所在。(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