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采访时,经常听到民警提起老李,言语中透露出佩服与尊敬。老李有何过人之处?
在机动侦查总队一直有着“传帮带”的传统,一大队副大队长大磊就是老李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而反扒新警小鹏则是大磊悉心调教出来的,这师徒三代反扒民警间有哪些精彩故事?他们又在一代代传承些什么呢?
70后“北京便衣反扒老李”:
文武兼备,江湖有老李的传说
1971年出生的老李如今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他却始终坚守在反扒第一线。初次在办公室见到老李,戴着眼镜、身材中等、言语中透着文人气质。
“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许是看出了记者的异样,老李笑着问。
“是不一样,原以为你会和大磊差不多,高大威猛,这样才能震慑住小偷。”记者笑着说。
“我的外貌能骗得了你,就能骗得了小偷,这样我才能悄无声息地把小偷拿下。”老李神秘地说。
“别瞧我师父身材不高大,他骨子里的血性,我们年轻人可比不了。”大磊对记者说。
1992年,老李走上反扒这条道路,一直干到现在。25年间,他抓了3200余名小偷,威名震慑北京“小偷界”。
老李刚开始工作时,条件很艰苦,大队里没有小汽车,出现场只能依靠公交车或者两条腿。“一双眼、一双手、一双腿,这是当年我们与小偷进行斗争的全部‘武器’。”老李说。
依靠过硬的业务本领,老李年均抓获小偷120余名,令小偷闻风丧胆。至今,北京评书界,依然保留着“北京便衣反扒老李”的段子,讲述着老李当年的风采。
老李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更加繁忙,但只要一有空,他仍然会跟着探组去抓现行。前几天,他就耐不住性子,拉上一名快退休的反扒民警,早上5点去“抓早”,晚上回来吃过晚饭后,又开车去顺义抓现行。“我师傅的工作劲头比我们年轻人都足。”大磊笑着说。
“传帮带”一直是机动侦查总队的传统。老李的一身本领就是从他的师傅那里学来的,如今也都传授给了大磊。
如何识别小偷、如何跟踪小偷、如何伪装身份、如何抓捕和取证……这些都需要师傅口耳相传。除了这些具体技能,老李说,更重要的是传承反扒民警的精气神,传承那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反扒民警要有求战的欲望,要有疾恶如仇的内心,更要能感同身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李说,“令我欣慰的是,这些宝贵的精神在我们总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从大磊、小鹏的眼睛里能读出这些东西。”
谈起反扒民警的敬业精神,老李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年轻民警做梦梦到抓小偷,在床上拳打脚踢,“误伤”了媳妇,被媳妇狠狠埋怨;大雾霾天去北京西站抓小偷,小偷哭笑不得,“这天你们都出来,我服了”;凌晨3点去三里屯夜店抓现行,小偷大声质问“你们都不睡觉吗”……
45岁的老李紧跟时代步伐,投身互联网,现在是一名微博“大V”,他的实名认证微博粉丝有6.6万余名,日均发送微博近30篇。征集反扒线索、宣传安全防范知识、通报反扒战果、维护公安形象都是老李重点关注的内容。
“真的有小偷在微博给我发私信,说不敢来北京。我就告诉他无论在哪里都不能扒窃,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李说,“也有小偷给我发私信叫嚣,说就要来北京扒窃,我回应他,放马过来,让你有来无回!”
80后反扒中坚力量大磊:
承上启下,传承反扒精神勇斗扒手
1981年出生的大磊是老李的徒弟,也是新警小鹏的师傅。他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努力学习师傅身上的本领,另一方面也尽己所能地带徒弟。
大磊高大威猛,不怒自威。即使一人面对小偷团伙,也凛然不惧。
2007年6月,北京大红门附近的公交车站台上,大磊像往常一样盯人。突然,他发现一个3人扒窃团伙正在偷下车乘客的包。大磊立刻跟上去,双手把住车门,把3名扒手全部堵在车里。他迅速控制住一名扒手,将其铐在公交车上。然后抽出该扒手的裤腰带,用裤腰带将第二名扒手捆住。然后,制伏了最后一名扒手。
大磊谈起这段抓捕过程显得云淡风轻,就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但1人面对3人扒窃团伙,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
师傅老李说,大磊已经学到了他身上八九成的本领,对此,憨厚的大磊连连摇头。作为副大队长,如何带领队伍也考验着大磊。
在日常工作中,一般都是3至4名反扒民警组成一个探组出去抓现行。探组出去后就要随机应变,遇到所有的突发状况,都需要他们当场作出决定。如何尽可能保护战友少受伤、不受伤一直是大磊关心的问题。
得益于师傅老李微博的宣传,越来越多群众开始了解、支持反扒队伍。2013年9月,一名柔道教练找到了老李,表示要免费为反扒民警上柔道课,避免民警受伤。为此,总队专门开辟出柔道训练室,柔道教练每周来一次,主要教民警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人身控制、如何避免受伤等。
“柔道教练已经坚持了3年多,每周都会来总队免费为民警上课。群众这么理解、支持我们,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大磊说。
90后反扒新警小鹏:
怀揣赤子之心,脚步愈加坚定
1991年出生的小鹏第一次跟师傅和小偷正面遭遇时,显得异常兴奋。经过一番厮打,他死死地将小偷按在地上。突然,周围几十名群众自发鼓起了掌。小鹏一下子就蒙了。“我不知所措,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没想到会得到群众这么大的肯定。”从那一刻起,群众自发鼓掌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小鹏的脑海里,这个画面一直是他不懈前行的动力。
2016年8月,在八达岭高速辅路碧水庄园公交站。小鹏看见一名一米九的男子在扒窃,他凛然不惧,上前制止,两人在公交站前的地面上厮打了5分钟,最后都筋疲力尽。“他拼命想挣脱我,我拼命压制他,也就5分钟,我俩都累得爬不起来,我是爬着把他铐上的。”小鹏说。
从1月13日凌晨4点到晚上8点,记者跟随小鹏在北京市“抓早”、抓现行。盯人、盯车,在几十米的站台上来回游走。一天没有遇到小偷,这工作看起来十分乏味。
“你不会感觉到无聊吗?”记者问。
“不会,没有抓到小偷,我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小鹏说,“我和搭档刘豪没抓住小偷的最长时间是27天。那段时间我俩像疯了一样,整天泡在外面,四处晃悠。第28天,当我俩抓住一个小偷后,都如释重负。抓小偷已经融入我的血液。”
北京便衣反扒老李依然在微博里为反扒摇旗呐喊,反扒中坚力量大磊每次出现场时依然冲锋在前,反扒新警小鹏则怀揣着滚烫的赤子之心,坚定地走着他的反扒之路。无论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强烈的求战欲望、疾恶如仇的内心、守护群众的职业本能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文民警名字为化名)
(万广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