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关于“四项建设”的部署要求和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精神,细化规范执法流程,指导交警依法、规范、正确使用执勤执法装备,进一步提升交警现场处置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出台了《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装备使用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执法是法治的关键环节,规范执法行为是法治精神原则的具体体现和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法治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公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舆论监督作用的全面加强,社会各界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切实强化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规范执法意识,提升他们的规范执法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和执法机关的迫切任务。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连,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一项公安执法工作和每一次执法活动,都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征程中,公安必须积极推进、主动作为,确保公安执法权力能够在法律和公正的框架内规范运行。近年来,公安机关严管队伍、规范执法的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但个别害群之马的出现和一些执法争议事件的发生,不仅破坏了这种努力取得的效果,损害了公安队伍形象,也说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规范执法不只是一句口号和一个空洞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整套严密规范的执法原则、标准、要求和规程体系,以及执法人员每一个执法细节的严谨合规作为支撑和验证。一方面,从民警执法的实际需求来说,只有紧密结合执法实践和现实状况,将规范执法的抽象内涵和概略规则具体化、实用化、标准化和场景化,细化成详尽、周到的操作规程和明确的禁止规定,让民警在任何情形下都清楚“怎样做”、“什么该做”与“什么不能做”,才能确保规范执法要求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另一方面,从规范执法的社会效应来说,只有将规范执法承诺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让老百姓从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逐步产生春风化雨的效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去年以来,公安部在全国百万民警中举行的两期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可以看作是对规范执法精细化、标准化的贯彻。从实际情况来看,分别结合群众围观拍摄执法、现场查验居民身份证等热点执法问题进行规范和明确,不仅对民警一线执法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意义,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让人们对这些容易引发争议和误解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可以说对民警是一种实战教学,对公众也是一种普法教育,堪称一箭双雕。
众所周知,交警更是公安部门的“窗口”警种,与老百姓打交道更为频繁,联系更为密切。因此,这份《指南》的出台,是对规范执法要求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促进公安规范执法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王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