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牌仪式)
作为全国“司法公开改革试点,厦门市思明区法院与厦门鹭江公证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走出了一条人民法院与公证机构跨界合作的成功路径,受到中央政法委孟建柱书记、福建省政府于伟国省长等首长的肯定。
一个基层法院和公证处共建的“中心”为何能够受到中央政法委孟书记的称赞?思明区法院与公证处探索共建“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有以下几方面亮眼的创新特点:
一:探索四类案件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实现纠纷的诉前分流
立足审判实践,通过深度介入纠纷处理,全面提升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离婚及相关财产纠纷
聘请有法律、心理专业背景的公证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将司法与公证的群众认可合二为一,全面提升调解工作的公信力。针对夫妻纠纷的特点,设立“亲睦之家”咨询窗口,提供心理咨询、修复和婚姻辅导服务,营造温馨和谐的调解氛围。
继承析产案件
利用公证处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优化调解工作流程,制作调解宣传手册,引导当事人通过公证途径解决纠纷。法院还与公证处开展专项公益宣传,在重阳节等节日为辖区高龄老人提供免费遗嘱公证,从源头减少纠纷。
抚养权纠纷

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运用公证处与民政部门既有的合作渠道,提供儿童“全程心理疏导”,帮助未成年人获取最优成长环境。
简易商事及民间借贷案件

从源头解决送达难问题;引导群众规范合同条款,约定合法利息并通过银行汇款支付;法院及时启动执行程序。引导更多纠纷走公证债权文书,而非诉讼的方式解决。
二:承接五大司法辅助业务,资源重组聚焦审判执行主业
落实购买社会化服务理念,实现法院审判辅助业务全方位外包。法院身份由“运动员”转为“裁判员”,将有限司法资源聚焦于审判主业。
司法送达业务

通过公证处定向招募送达员分四批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实行专业分组、辖区划片、集约上门、统一装备、运用多样化送达方式的工作方法。再造高效精准的送达流程,有效破解了“送达难”,相较原有法院分散送达模式提升十倍效率。
调查取证业务

充分发挥公证处在财产调查方面的业务优势,剥离耗费法院大量精力的调查工作。公证处组建专业调查员团队,以项目化模式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专业法律服务。
财产保全业务

兼具成本、效率和公信力的公证保全服务,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企业激励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服务流程,受到各方好评。
执行辅助业务
双方建立执行工作快速联动机制,公证处指派公证员公证见证服务,从源头减少争议发生;执行法官助手,协助执行法官安排工作行程,开展各项事务性工作。
车辆保障业务
以全国统一公车改革为契机,探索在保留囚车等最基本的司法警务车辆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由公证处联系的租车公司承接公务用车需求。
三:突破两大信息化瓶颈,全程嵌套升级智慧法院建设
简化冗余事务,再造审执流程,实现审判全信息化管理。
引入外部智力,突破智慧法院建设瓶颈。

中心与公证处附属科技企业深度对接,构建法官与技术人员无缝对接的合作平台。引进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打通信息化建设的“任督二脉”。各方共建联合攻关小组。
融合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打造综合审判辅助平台。

双方坚持“高标准、大平台和上水平”的建设思路,整合既有的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对司法流程分工细化、环节切割、统一管控的基础上,整合既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研发智慧法院平台。让法官能够聚焦审判核心工作,专注提升审判业务能力。
编辑:陈彦梓 王淯滢审核:谷莉
编辑:厦门长安网
福建法治报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