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法院执行法官向87名农民工发放116万余元拖欠的劳动报酬,领到钱的农民工喜笑颜开地接受记者采访。
顺义区法院强制执行一起相邻关系案件,拒不配合执行的案外人被依法采取拘留措施。
发现“老赖”踪迹的北京二中院执行法官雾霾中苦守五小时,盒饭充饥。
北京二中院执行员确认被执行人踪迹后果断进入,成功将其堵截并带回法院。
大兴法院执结一起大型农牧场腾退案件,执行法官组织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现场交付。
经过夜间执行,被执行人刘某的家属带来执行款,房山法院执行法官李雪梅(右一)向其出具收款材料。
北京市四中院查封一起涉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特殊标的物——飞机。
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2143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4%;执结案件5381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8.6%;执行到位金额24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这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今年年初晒出的“年底六十天执行会战”成绩单。
2016年11月3日,北京法院全面部署开展“年底六十天执行会战”活动,两个月来,全市法院“雷霆出击”,在用足查封、扣押、冻结等常规执行手段,加大罚款、拘留措施适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还不断转换思路、推陈出新,探索了网拍房产按揭贷款工作机制、“立保同步“工作机制、司法拘留协作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绩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又一段执行的故事,其中总少不了执行法官们破解难题的智慧和不辞辛苦的付出。
2016年12月16日,一名五年不曾露面的“老赖”唐某现身了。得知唐某从海南进京的消息,北京市二中院的执行法官们立刻出动,驱车循着唐某所乘坐轿车的行进路线设法堵截。但正值下班高峰交通拥堵,堵截计划失败。已经等了五年的执行法官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一番寻找后,终于于当晚18时在一家洗浴中心门口发现了唐某所乘坐的车辆。经过3个多小时蹲守,在确认唐某确实在洗浴中心后,执行人员果断进入,成功将唐某堵截并带回法院。经连夜工作,执行案件双方于次日凌晨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
在执行工作中,查找被执行人是最重要的一环,为了对付那些总和法院、申请人“玩失踪”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们的工作时间从八小时变成了全天候。但每次见到申请人满意的笑容,又总让他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