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
早晚高峰,坐在园区交警大队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前,指挥上百台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疏导着园区27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他自称小林,却被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秩序中队同事们尊称为“警队科学家”,半路出家的他,利用自己所热爱的IT技术直接编写和参与开发了数十套警务信息化系统,用智慧与远见保障着苏州工业园区道路的畅通、有序。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5年园区新增登记机动车近8万辆,在园区注册登记的汽车总量达30万辆。而随着开发建设的持续深入,园区区域内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地标建筑项目层出不穷,道路交通环境日趋复杂。
林玉峰和同事经多年苦心钻研,搭建了“园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根据不同路口不同时段的车流量制定不同信号灯方案,哪个时间段哪个方向、绿灯放行几秒,都经过严格的计算,让路口无需交警指挥,信号灯就能很好的排堵促畅,极大缓解了园区交通状况,园区区域交通延误、停车次数、行程时间均降低15%以上。
从警10余年,这位80后小哥满头黑发中却夹杂着一丝丝的白发,尽管早晚高峰时段他都端坐于交通指挥中心的操控台前,然而覆盖整个园区约58平方公里的园区智能交通系统,共涉及112台西门子SCOOT信号机和27台大为信号机、281套电子警察系统、16块交通诱导屏、3块可变车道指示牌,布设了1958套地磁和线圈检测器,这些设备点位的布设以及运营维护工作都是林玉峰带领着技术人员一个一个前去推演完成的。
为了让系统与实际交通状况无缝对接,林玉峰的足迹遍布整个园区的大街小巷,查位、布点、修正、调整……
十年来,林玉峰直接编写和参与开发了数十套交通管理警务信息化系统,这些智能交通的实践让园区交警的警务现代化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统计,智能交通于2013年正式上线运行以后,第二年园区重大交通事故数便下降30.9%,第三年再降14.3%,目前,在园区人、车持续每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数绝对值仍在下降,很多园区市民发现,路口的交警少了,马路却变得更通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仍在增多,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林玉峰的脚步自然也没有停歇。目前,他正在努力搭建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平台,将警务需求、专业科研团队、技术公司、生产厂商等各方需求结合起来,在一个 “开放共享、智慧创新”的发展舞台上共同寻找指挥交通的最优方案。在这个舞台上,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技术能力的林玉峰有着更为广阔的工作空间。
来源:江苏公安微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