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到桂北,就不能不提千年美食醋血鸭。小时候我不喜欢吃炖鸭,理由是炖鸭能看到鸭块上没处理掉的细绒毛。而醋血鸭鸭块呈酱色,看不到细绒毛,且香辣浓郁,咸鲜微酸,可谓鲜美无比。
“六月六,子鸭肉,炒苦瓜,浆血醋”,自古以来,每当夏季,醋血鸭便成为桂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时令佳肴。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醋血鸭已不局限于夏季食用,无论逢年过节或者请客吃饭,餐桌上都要端盘醋血鸭才算隆重。可见醋血鸭普及之广泛,已升华成为当地最为钟爱的特色饮食。
作为桂北“肴味三绝”之一的醋血鸭,很有历史渊源。相传醋血鸭与三国时期蒋琬的夫人有关。蒋夫人祖籍桂北全州,死后葬于此地,被谥封为安阳候一品夫人,蒋氏家族有守墓的规矩。农历六月六,当地风俗必杀鸭祭神,守墓人因回来时间太晚,匆忙之下把醋黄瓜用的半碗酸水当成冲鸭血的盐水,鸭血淋进了酸水碗中,烹煮时锅内散发出酸味。情急之下,守墓人加大火力放入花椒、紫苏、茴香等香料盖味,不料鸭子越炒越香,炒成回味无穷的醋血鸭。另种说法又与柳宗元有关。相传柳宗元在永州为官时,一日游历湘江,在江边农户家吃饭,主人宰杀鸭子,柳宗元觉得鸭血倒了可惜,想起故乡的醋,就把醋混入鸭血拌均,爆炒鸭子后淋上醋血,独创了醋香扑鼻的醋血鸭。无论何种传闻,足以说明醋血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家常菜醋血鸭烹饪看似简单,实际食材、火候都有考究。主料鸭子要选本地的小脚麻鸭,肉质更为劲道。而醋血的选用堪称“神来之笔”。在当地人看来,最好的醋血并非用陈醋调制而成,而是用当地独有的酸坛子水。大火把锅烧热后,待猪油在锅里发出“嗞嗞”响声,陆续放入五花肉、鸭肉、豆豉、生姜、蒜仁、辣椒煸炒,再放入苦瓜一起炒,最后淋上醋血以及适量紫苏、茴香、芝麻,香喷喷的醋血鸭就大功告成。
2010年,醋血鸭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桂北人来说,这道醋血鸭不仅是一种传统消费习俗,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还代表了一份难舍难割的思乡情怀。家乡的游子无论走多远,都会抽空炒盘醋血鸭品尝,借熟悉的味蕾来慰藉对故乡的思念。味蕾深处,即是故乡。
(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