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让群众有更多安全感

2017-01-10 21:28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屡创佳绩,从破解难题、防控风险入手,加强对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预测预警预防、维稳“三级预警”机制建设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防控,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马玉福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赣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从“后置处理”变为“前置防范”,从“被动应对处置”转为“主动预测预警预防”,有效防控各类社会风险,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赣州,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升级重点人群防控网

  2016年9月的一天,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城北社区一户精神障碍患者家庭险些酿成火灾惨剧。

  当天中午,男主人王某留下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妻子在家煮饭,自己出门办事,王妻因病情发作,饭都煮糊了依然没有关火。

  就在此时,城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丽雅来到王家定期走访,敲开门后马上发现了危险及时关火,避免了一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易反复、治疗时间长、因病致贫情况较多,该群体不仅给家庭造成沉重精神及经济负担,且大部分“散落民间”,随时可能成为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炸弹”。

  赣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肖福云介绍说,近年来,赣州市把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有奖监护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实施有奖监护、免费救治、社会救助、定期随访走访等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

  刘丽雅告诉记者,鉴于王妻和他的两个孩子均是精神障碍患者,因此王家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作为兼任社区网格员的她每周都要登门走访,不仅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经常关注着其精神上是否存在异常、行动上是否有肇事肇祸倾向,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向相关部门预报预警。

  据了解,目前,赣州全市共有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2633人,一般性精神障碍患者34912人,自2013年建立起有奖监护机制后,2014年仅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1起,2015年至今未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

  在赣州市章贡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章贡区司法局局长钟远青说,近年来,该辖区范围内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基本为零,就连解矫后人员也都没有重新犯罪的情况出现。

  早从2011年起,赣州就已在全市18个县(市、区)全面推行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建设,由政法委牵头,司法行政部门为主,整合公检法司力量,搭建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平台,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促进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尤其是各监管中心建立的统一接收、统一建档、统一派送、统一巡查、统一奖惩和统一宣告“六统一”工作机制,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截至2016年11月,赣州市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9753人,期满解除矫正6731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3022人,重新犯罪10人,重新犯罪率仅为0.1%,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肖福云告诉记者,赣州市综治委还专门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预测预警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将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重点青少年、信访重点人员和言行极端人员等十大类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囊括在赣州市“三预”工作体系当中,通过常态排查、分析研判,对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按一级、二级、三级三个档次确定风险等级,采取分级预警、系统预警、双向预警、动态预警等方式,落实随访走访、个案服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强风险防范。对一些危机显现、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苗头隐患,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防止造成现实危害,有力保障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筑起重点领域安防墙

  2016年10月15日上午,“公交安全员”张爱平像往常一样在赣州市电信大楼汽车站站台上巡逻,发现一名40多岁的中年女性脚边放了一个可疑的红色编织袋。

  询问该人后张爱平得知,她正要乘公交车赶去为逝去的亲人上坟,编织袋内还有大量烟花爆竹,于是张爱平果断将其劝离站台。

  近年来,公交公共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司机和乘客安全受到威胁、人身财产遭受伤害,严重影响公众安全。

  赣州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阚江河告诉记者,在市综治办的牵头部署下,公交总公司建立起了一支40人的“公交安全员”队伍,在市内五条重点线路上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查,提高对公交安全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同时,赣州市还在中心城区组建了一支650名专职治安巡防队员,将公交车纳入网格化巡逻的重要目标,形成了公交安全员固定线路巡查与专职治安巡防队员网格巡查的联动巡防格局,整合安全巡防力量,加强公交安全的巡逻防控,密织公交安全网。

  据悉,赣州市加强了社会面防控网、重点行业防控网、重点区域防控网、重点人员防控网、乡镇(村居)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控网、住宅楼院商户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区域协作网“九张网”建设,推进环市、环县、环中心城区“三大包围圈”建设,在全市构建起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扫描身份证核实身份、开箱验视拍照存档……在赣州市钨都大道一家顺丰快递营业网点内,一名快递员正在娴熟地进行着寄递实名制登记管理操作。

  据了解,赣州市综治办研发了寄递实名登记系统,该系统由便携式身份证备案机、快递员手机APP(登记宝)、客户手机APP(实名通)和公安快递检查APP、预警APP等软硬件构成。

  客户寄件时,必须向快递员出示本人身份证件,由快递员使用登记宝对客户身份证进行扫描识别真伪,确认身份后进行开箱验视,对合格物品使用手机APP拍照并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将寄件人及物品信息及时传输到公安云平台和邮政实名制监管信息平台,有力保障了寄递“三个100%”目标的实现。

  赣州市自2016年7月推行寄递实名制登记系统以来,连续破获“2016·08·24网购枪支配件案”、“2016·9·22网购枪支配件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人,其中网上逃犯3人,缴获枪支8支、子弹百余发,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赣州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2016年11月底,赣州市决定对章贡区中联商城进行整体美化提升改造施工,开工后不久即遭遇部分业主反对,称工程影响到其经营活动,要求暂停。

  赣州市章贡区赣江街道办姚府里社区网格员吴定珠告诉记者,她在日常巡查中得知,中联商城近200名业主正在策划组织到市政中心集体上访。

  赣州市章贡区赣江街道办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钟文俊获知信息后立即将信息上传至社区综治中心,再逐级上报到区综治中心,区综治中心及时调度指挥,根据维稳“三级预警”规定向相关部门发出维稳第二级预警,通过精心协调部署,将该涉稳隐患成功化解。

  着眼于对群体性事件的超前防控,赣州市于2011年底探索建立了维稳“三级预警”机制,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对辖区范围内涉稳事件及苗头进行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的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等级及时向相关地方党政和职能部门发出相应等级的预警。

  据悉,自2011年以来,赣州全市各级维稳部门先后发出预警1109次,将大量不稳定隐患纷纷化解在早期。

  赣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陈明浩介绍说,赣州市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维稳理念,纵深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活动举办的前置条件和“刚性门槛“,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力地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陈明浩说,2012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135件,准予实施2016件,暂缓实施93件,不予实施26件,所有经过评估的重大决策事项没有引发一起有影响的重大涉稳问题。

“心防”建设一枝独秀

  花季少年小张因自幼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引导,受不良环境影响染上了盗窃恶习。

  2015年9月,小张进入赣州市第十一中学就读,在那里迎来了人生转机。

  赣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程懋伟告诉记者,赣州市积极适应重点青少年教育管理的新要求,采取市区合办、以章贡区为主的模式,探索建立了这所重点青少年教育专门学校。

  小张入学后,程懋伟和学校的老师们一直关注着他,发现其盗窃行为主要来自于特殊成长环境下产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他渴望通过盗窃行为引起别人关注,另一方面他对一些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但又无钱购买,因此采取偷盗方式获得。

  于是,学校开始重点从解决小张的心理问题入手,组织心理教师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并通过选择他来担任物理课代表、为他提供一定电子产品“搞研究”等方式,让他逐渐感受到重视与关爱,化解心结。

  程懋伟高兴地说,一番努力下来,上学期小张没有发生任何盗窃行为,他的父母也感受到了这一明显变化,为此专程赶来学校致谢。

  不难发现,破解小张的心理问题成为促使其加快转变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了解,赣州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了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网,以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为契机,围绕可能会影响社会治安的七类人群,开展热线服务、集中服务、指定服务、特定服务、购买服务、个案服务等六种心理服务,同时,强化社会心理服务基层基础工作,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普及,增强全民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

  为了推进“心防“工程建设,赣州在市、县两级组建了由心理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由心理学教师、心理专业大学生和从事心理治疗咨询的医生、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社会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和由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等“心防”工程“三支队伍”。

  如今,赣州全市共有“心防”工程专家服务团634人、志愿服务团2848人、专业服务团2205人,并不断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配备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

  此外,赣州市还加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心理医生队伍建设。近年来,市卫计委共为全市28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心理医生371名,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心理医务人员5480人次。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市医学会心理专科分会秘书长黄亮明说,2016年他参与了十多例“心防”个案服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在赣州市委政法委的会议室见到,三个红芒闪耀的奖杯默默地诉说着赣州连续三届荣获“长安杯”这一全国综治最高奖的殊荣。此外,赣州还获评江西首届“平安杯”。

  面对眼前这些荣誉,马玉福谦虚地对记者说:“平安建设工作无止境,创新社会治理不停息,赣州永远在路上。”

  赣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肖福云介绍说,近年来,赣州市把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有奖监护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实施有奖监护、免费救治、社会救助、定期随访走访等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

  刘丽雅告诉记者,鉴于王妻和两个孩子均是精神障碍患者,因此王家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兼任社区网格员的她每周都要登门走访,不仅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还经常关注其精神上是否存在异常、行动上是否有肇事肇祸倾向,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向相关部门预报预警。

  据了解,目前,赣州全市共有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2633人,一般性精神障碍患者34912人,自2013年建立起有奖监护机制后,2014年仅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1起,2015年至今未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

  在赣州市章贡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章贡区司法局局长钟远青说,近年来,该辖区范围内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基本为零,就连解矫后人员也都有重新犯罪情况出现。

  早在2011年,赣州就已在全市18个县(市、区)全面推行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建设,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司法行政部门为主,整合公检法司力量,搭建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平台。尤其是各监管中心建立的统一接收、统一建档、统一派送、统一巡查、统一奖惩和统一宣告“六统一”工作机制,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截至2016年11月,赣州市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9753人,期满解除矫正6731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3022人,重新犯罪10人,重新犯罪率仅为0.1%,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肖福云说,赣州市综治委专门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预测预警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将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重点青少年等十大类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囊括在赣州市“三预”工作体系当中,通过常态排查、分析研判,对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按一级、二级、三级三个档次确定风险等级,采取分级预警、系统预警、双向预警、动态预警等方式,落实随访走访、个案服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强风险防范。对一些危机显现、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苗头隐患,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防止造成现实危害,有力保障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筑起重点领域安防墙

  2016年10月15日上午,公交安全员张爱平像往常一样在赣州市电信大楼汽车站站台上巡逻时,发现一名40多岁的中年女性脚边放了一个可疑的红色编织袋。

  询问该人后张爱平得知,她正要乘公交车赶去为逝去的亲人上坟,编织袋内装有大量烟花爆竹,张爱平果断将其劝离站台。

  近年来,公交公共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司机和乘客安全受到威胁、人身财产遭受伤害,严重影响公众安全。

  赣州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阚江河告诉记者,在市综治办的牵头部署下,公交总公司建立一支40人的公交安全员队伍,在市内5条重点线路上进行日常安全巡查,提高对公交安全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赣州市还在中心城区组建了一支650名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将公交车纳入网格化巡逻的重要目标,形成公交安全员固定线路巡查与专职治安巡防队员网格巡查的联动巡防格局。

  据悉,赣州市加强了社会面防控网、重点行业防控网、重点区域防控网、重点人员防控网、乡镇(村居)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控网、住宅楼院商户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区域协作网“九张网”建设,推进环市、环县、环中心城区“三大包围圈”建设,在全市构建起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扫描身份证核实身份、开箱验视拍照存档……在钨都大道一家顺丰快递营业网点内,一名快递员正在进行寄递实名制登记管理操作。

  据了解,赣州市综治办研发了寄递实名登记系统,该系统由便携式身份证备案机、快递员手机APP(登记宝)、客户手机APP(实名通)和公安快递检查APP、预警APP等软硬件构成。

  客户寄件时,必须向快递员出示本人身份证件,由快递员使用登记宝对客户身份证进行扫描识别真伪,确认身份后开箱验视,合格物品使用手机APP拍照并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将寄件人及物品信息及时传输到公安云平台和邮政实名制监管信息平台,有力保障了寄递“三个100%”目标的实现。

  赣州市自2016年7月推行寄递实名制登记系统以来,连续破获多起网购枪支配件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人,缴获枪支8支、子弹百余发。

  2016年11月底,赣州市决定对章贡区中联商城进行整体美化提升改造施工,开工后不久即遭遇部分业主反对。

  章贡区赣江街道办姚府里社区网格员吴定珠告诉记者,她在日常巡查中得知,中联商城近200名业主正在策划组织到市政中心集体上访。赣江街道办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钟文俊立即将信息上传至社区综治中心,再逐级上报到区综治中心,区综治中心及时调度指挥,根据维稳“三级预警”规定向相关部门发出维稳第二级预警,成功化解该涉稳隐患。

  着眼于对群体性事件的超前防控,赣州市于2011年年底探索建立了维稳“三级预警”机制,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对辖区范围内涉稳事件及苗头进行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的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等级及时向相关地方党政和职能部门发出相应等级的预警。

  据悉,自2011年以来,赣州全市各级维稳部门先后发出预警1109次,将大量不稳定隐患化解在早期。

  赣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陈明浩介绍说,赣州市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维稳理念,纵深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活动举办的前置条件和“刚性门槛“,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力地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2012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135件,准予实施2016件,暂缓实施93件,不予实施26件,所有经过评估的重大决策事项没有引发一起有影响的重大涉稳问题。

“心防”建设一枝独秀

  花季少年小张因自幼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引导,染上了盗窃恶习。2015年9月,小张进入赣州市第十一中学就读,在那里迎来了人生转机。

  赣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程懋伟告诉记者,赣州市采取市区合办、以章贡区为主的模式,探索建立了这所重点青少年教育专门学校。

  小张入学后,程懋伟和学校的老师们一直关注着他,发现其盗窃行为主要来自于特殊成长环境下产生的心理问题:他渴望通过盗窃行为引起别人关注,对一些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但又无钱购买,因此采取偷盗方式获得。

  于是,学校从解决小张的心理问题入手,组织心理教师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并选他担任物理课代表、为他提供一定电子产品“搞研究”等方式,让他逐渐感受到重视与关爱,化解心结。

  程懋伟高兴地说,一番努力下来,上学期小张没有发生任何盗窃行为,他的父母也感受到小张的明显变化,专程来学校致谢。

  不难发现,破解小张的心理问题成为促使其加快转变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了解,赣州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了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网,以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为契机,围绕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7类人群,开展热线服务、集中服务、指定服务、特定服务、购买服务、个案服务6种心理服务,同时,强化社会心理服务基层基础工作,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普及,增强全民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

  为了推进“心防“工程建设,赣州在市、县两级组建了由心理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由心理学教师、心理专业大学生和从事心理治疗咨询的医生、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社会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和由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等“心防”工程“三支队伍”。

  如今,赣州全市共有“心防”工程专家服务团634人、志愿服务团2848人、专业服务团2205人,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配备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

  此外,赣州市还加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心理医生队伍建设。近年来,市卫计委共为全市28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心理医生371名,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心理医务人员5480人次。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市医学会心理专科分会秘书长黄亮明说,2016年他参与了十多例“心防”个案服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在赣州市委政法委的会议室见到,3个红芒闪耀的奖杯默默地诉说着赣州连续3届荣获“长安杯”这一全国综治最高奖的殊荣。此外,赣州还获评江西首届“平安杯”。

  面对眼前这些荣誉,马玉福谦虚地说:“平安建设工作无止境,创新社会治理不停息,赣州永远在路上。”(蔡长春 郭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