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绍斌是浙江义乌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见到他第一眼,就像一位大哥,和蔼可亲,说话慢条斯理,但精气神十足。笔者了解他的事迹,他总是很谦逊地说:“没啥特别说的。”聊了好久就是找不到切入点。偶然间冒出一句不太雅的口头禅。我暗喜,有戏了。“请问您是哪一年的兵,哪个部队的?”一说到往事,话匣子拉开了。因为曾经是军人,也都隶属南京军区,说话也就随便了许多。
军营的历练终身受用
1979年冬天,18岁的胡绍斌响应国家号召走进了军营,在南京某部服兵役,新兵连训练结束后分到了高炮营。当战友们争相报名参加军队院校招生考试时,他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驾驶员培训,成了一名驾驶兵。
部队每年都要去苏北盐城靶场进行实弹演习,为了不扰民,部队驻扎在临时搭建的宿营地,离当地最近的一个小镇也相隔10多公里。几百号人的饮用水都要到镇上去拉。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胡绍斌的肩上。大解放卡车每天4趟,就他一人干,风雨无阻,保障全营地官兵的饮用水供给,这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当时年轻气盛根本就不知道累,后来回想起来自己的腰椎劳损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子。”老胡笑着说。“后悔吗?”“不后悔。”他说:“也就是在部队,才有这样铁的纪律,部队是真正锻炼人的大熔炉,既锻炼了我的意志,又让我懂得了用纪律约束自己。感谢还来不及呢!”
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视野开阔、思想成熟的解放军战士,他一步一个脚印走来,这也是胡绍斌人生的第一次角色转变。部队大熔炉的淬炼,对他的影响极大,许多军人特有的优秀品质都在他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
从副所长“降格”到民警但不改初心

胡绍斌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从事公安工作的。1985年10月,他退伍回乡在义乌市汽车站当了一名驾驶员,1992年浙江省交通厅在义乌市汽车站成立了车站派出所。当过兵会驾驶技术的胡绍斌就成了首任派出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这一干就是10年。2001年随着企业改制,车站派出所改头换面,成立新的义乌恒风集团交运公司经警队,副所长成了经警队队长。但这终归不属于正规的公安队伍编制,除了在车站执勤,到其他地方就有点尴尬了。
2005年浙江省进行公安体制改革,将所有企业的派出所转制整合,企业不允许有派出所,这也意味着胡绍斌的副所长职位也没了。想要再次就业,就要通过考试进入公安队伍。趴在书桌前,经过几个星期的认真准备,44岁的胡绍斌顺利通过考试,又一次完成了重要身份的转变,名正言顺地成了义乌市公安局的一名“新民警”,分配到了佛堂派出所。
“刚开始心理落差真的很大,也觉得很委屈,想着我一个副所长,是否会照顾一点。”但是,服从命令是胡绍斌在部队学到的第一条纪律。既然到了新的环境,就要迅速适应。
问题很快来了,作为基层民警,他对业务知识一窍不通。“多问多观察,看看其他同志是怎么做的。”在佛堂派出所,胡绍斌没事就向年轻民警询问案件怎么办理、基础工作怎么做。不多久,大家都知道所里来了一位勤学好问的“新警”。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磨合,胡绍斌开始独立办案了。一家企业员工报警称:自己的2000元现金被室友偷了。接警后,胡绍斌着手进行调查,询问报案人和嫌疑人的具体细节,但是在审讯过程中,嫌疑人并不承认自己偷了钱,到宿舍进行搜查也没有找到赃款。
第一次审讯无果。胡绍斌才知道办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当天晚上轮到他值班,但他怎么也放不下白天的案子,心里一直琢磨到底是哪个环节被自己错过了。“为什么报案人无缘无故会指认室友呢?”带着疑惑,胡绍斌第二天向同事请教。终于听到一句话:“我曾听到她说最近钱不够用。”根据这一线索,胡绍斌仔细核查了嫌疑人近段时间的经济状况,果然发现端倪。最后嫌疑人承认了自己盗窃的事实,并交代2000元钱被其藏在了楼下。第一次案件告破,给胡绍斌增加了工作动力。
以老带新做榜样
经过基层派出所3年的锻炼,胡绍斌对公安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8年他从派出所调到了治安大队,负责物流、寄递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义乌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购基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快递业务量长期稳居全国县域第一,全市共有托运处1890家、快递站点600多个。
每年到年底,货运、寄递经营场所变动较大,为掌握正确底数,每年都要进行为期1个月的底数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日常检查进行滚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不规范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
“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老胡经常中暑,但他从不请假休息,给我们年轻人做了很好的表率。”队员余林峰敬佩地说。轻伤不下火线,讲纪律,是胡绍斌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队员的要求。
从“强基础、抓源头”做起,胡绍斌积极会同邮政管理局加大对寄递、物流行业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督促寄递、物流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寄递物流“三个100%”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防范不法分子通过寄递、物流渠道非法制贩爆炸物品、枪支、仿真枪、砍刀等管制器具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