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甘肃省公安厅党委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明确提出全省公安机关要以“创新机制、完善体系、集成系统、突破瓶颈、锤炼队伍”为总要求,以实现“少发案、多破案”为总目标,以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抓手,全力打造甘肃公安升级版。
创新打击机制,形成打击犯罪新增长点
2013年,甘肃省公安厅党委提出了坚持破大案与管小案相结合、打击犯罪与夯实基础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工作导向,使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破案的硬本领和软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今年,甘肃省公安厅党委提出由以大案侦破为重点向以全案侦破为重点转变等“八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创新改进打击犯罪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市州公安局实战能力和县市区公安局攻坚克难能力建设,形成了打击犯罪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对刑事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深度打击。据统计,自6月1日省公安厅部署开展“破案会战”以来,截至9月30日,全省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56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4万余名,同比分别上升18.6%、41.2%,共立刑事案件3.65万余起,同比下降了12.2%。
强化科技应用,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针对信息化技术,尤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甘肃省公安厅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持续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了大指挥、大数据、大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格局。
目前,信息化手段已经融入甘肃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还投入2亿元,推进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化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建设。目前,全省已经建成DNA实验室21个,不仅实现了市州一级全覆盖,重点县市区也都建成了DNA实验室。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丰富,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当前,指纹、DNA等系统时时有信息录入、天天在支持破案,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精确制导、主动打击的利器。”甘肃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4年以来,甘肃省公安厅改革绩效考评办法,将原来的26项考评指标精简为5项,专门单列了DNA、指纹采集应用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使刑事技术手段支撑实战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此外,甘肃省公安机关实施公安信息化“5321”工程,新建监控探头1.3万个,全省公共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今年以来,城区“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深化公安改革,不断激发队伍生机活力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全省公安改革的意见精神,今年以来,甘肃省公安厅党委抓推进、抓落实,推动全省公安改革步入快车道,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公安改革新路子。
甘肃省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管理改革,推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激发队伍生机活力,提升队伍职业素养。一方面,他们强力推进“大警种、大部门”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全面完成了厅机关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人员定岗定责和分流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处为基本单元的工作运行机制,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他们有序推进交警体制改革,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下放管理权和执法权,目前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甘肃省公安厅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出台了《关于规范全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定西、庆阳市公安局相继印发了实施办法,兰州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警务辅助人员分级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奖励制度。
此外,甘肃省公安厅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争取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项目22个,总投资达12亿余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工程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14亿元。
(陈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