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炫耀自己的PS技术,山东青岛某设计院设计员竟然编造福州南路塌陷的谎言,惹得朋友圈疯传,人心忐忑……据报道,截至目前,今年青岛公安部门已抓获包括这名造谣者在内的29名编造网络谣言者并处罚。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言论的发表和传播变得十分自由和快捷,对推动社会形成更宽容、更多元的氛围,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都极其重要。但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却利用网络环境传播种种谣言,破坏公共秩序,影响正常社会生活,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谣言多是被广泛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编造的信息,或是被无限夸大了的信息。网络谣言非常容易成为社会恐慌的爆发点,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难以预料的破坏。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是普通网民还是互联网企业,恶意编造传播谣言,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法查处并严惩造谣传谣者,让造谣传谣危害社会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维护互联网信息健康安全,这既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网民的热切期盼。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强监控,建立有效的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预警机制,严格执法,对恶意制造、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造谣者做到违法必究,坚决治理,始终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压态势,维护正常有序的网络环境。网民要严守“七条底线”,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要保持理性,不轻信盲从、不随意传播、不擅发评论,承担起共同净化网络空间的责任。加强网民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提高网民素质和对网络信息的思考判断能力,杜绝低俗暴力消极的网络垃圾,防止虚假信息蔓延,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应形成合力,切实承担起、履行好法定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