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普法宣传创新要避免负效应

2016-12-22 16:52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骑电动车戴头盔,既是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爱护。在当下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不戴头盔骑行司空见惯的现实背景下,“盐城交警”以海报形式提醒骑电动车的人们出行戴上安全头盔,既是践行其普法宣传的职责体现,也凸显对拥有电动车一族的人性关怀,其善意初衷毋庸置疑。不过,海报宣传也需注重社会观瞻,谨防产生歧义的价值观误导。

  诚然,以“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同龄口吻提醒,以“同学”相识的角度评判,不仅可以适用于各个层次的年龄段的人们,也的确不无接地气、人性化的和谐与幽默。但仔细品味两则普法海报的内容,却不乏扭曲戴头盔本意、传递虚荣心理的不妥之意。

  戴头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骑行者的头颅安全,并非是为了怕别人认出的“遮脸”。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案例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从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的角度讲,头部是人的生命神经中枢的所在,是生命裸露在外面的要害部位,对头部的呵护就是对生命的保护。驾驶和乘坐电动车戴安全头盔,意在发生交通意外时对头部的重点保护,发生碰撞时头部损伤的几率可下降63%。提醒戴头盔,就当宣传对保护头部重要性和佩戴头盔的防护功能。“怕同学认出来”显然与此南辕北辙。

  交通安全关乎你我他,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为了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岂能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提醒非机动车道上的骑电动车者戴头盔,何必扯上行驶于机动车道的开豪车之人?毕竟,人们难免会从“盐城交警”的海报中,读出开豪车以安全带防身、骑电车以头盔护颅的悬殊落差。

  交警宣传交通规则、提醒人们骑车戴头盔没有错,加点诙谐打趣的广告用语更可规避高高在上的训教与刻板。但广告创意却不可偏离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不可忽视宣传内容对价值观诠释和对社会正面的积极效应。剖析民众不习惯戴头盔出行的缘由,多为“不想戴、怕麻烦”和“车速慢、不用戴”的只图省事与心存侥幸,普法提醒就需针对民众的认知误区对症下药、直言不讳,完全没有必要以“怕认出”、“遮颜面”的虚荣心与羞耻感倒逼电动车骑行者戴头盔。(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