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新典范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5周年综述
图为中老缅执法人员水上联合查缉。 摄影/赵家碧 王小雪 钱程
图为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巡航期间救助老挝籍遇险渔船。摄影/赵家碧 王小雪 钱程
图为中老缅泰4国执法人员进行业务交流。摄影/赵家碧 王小雪 钱程
【编者按】
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发生后,在中国的倡导下,中国、老挝、缅旬、泰国4国迅速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维护流域安全稳定。5年来,这一国际执法合作机制是如何建立完善的?对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保障沿岸各国人民合法权益、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为我国深化与友邻国家交流合作带来了哪些启示?今天,本报推出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5年,对于世代奔腾不息的湄公河,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以河为生的人民,却足够改变一生的命运。
2011年至2016年,注定是湄公河不平凡的5年,她曾一夜凋零,复又惠泽四方;注定是沿岸各国人民不平凡的5年,他们一度生计无着,复又安居乐业;注定是中老缅泰不平凡的5年,举世震惊的湄公河“10·5”惨案让4国空前团结在一起。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011年,为驱散湄公河上的“阴霾”,恢复“黄金水道”的繁荣,中老缅泰4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发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创造性地建立起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共同维护流域安全稳定。
时至2016年,4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已创立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新典范,有力打击了流域跨国犯罪活动,有效保障了国际航运安全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向着更深层的合作、更远大的前程迈出坚定步伐。
回望5年,一次次夜以继日的巡航,守护着黄金水道的安宁祥和;回望5年,一段段同舟共济的岁月,见证着4国同心的兄弟情谊;回望5年,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承载着沿岸人民的美好憧憬。
患难与共
吹响护航湄公河号角
谭建华和黄成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在湄公河上的人生,竟然如此大起大落。
20年前,谭建华和王建军在重庆河运学校毕业后,一起来到湄公河当水手。拼搏多年后,谭建华当上了船长,王建军晋升为大副。
10年前,刚成年的黄成一路南下,来到湄公河投靠当船长的叔叔黄勇。在叔叔的呵护下,黄成成长为一名专业水手。
然而,2011年10月5日后,谭建华和黄成再也见不到他们的朋友和亲人了。这一天,谭建华与王建军在湄公河上擦肩而过,竟成为最后的离别。几天后,黄成在医院见到叔叔惨不忍睹的遗体,失声痛哭。
“18年前,建军没钱吃饭,靠我的一点点接济,才挺了过来。”
“永远忘不了那一幕,现在想起叔叔的脸,我还是睡不着。”
说到这些时,谭建华低头抽噎,黄成仰头闭眼,都再也说不下去了。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908公里,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后注入南海,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也是沿岸各国人民商贸交流、友好往来的“黄金水道”。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这一“黄金水道”并不太平。贩卖毒品、走私枪支、拐卖人口等犯罪活动在湄公河“金三角”地带频发,航道上时常发生抢劫、勒索、绑架、杀人等恶性案件。
谭建华说,王建军生前就曾遭遇过一次江匪,被逼着吃下一大把橡胶添加剂。另一条船上的李天摇,曾4次遭遇不法分子抢劫。李天摇说:“那些人用枪抵着我的后脑勺。在我的印象中,2006年以后,湄公河越来越乱。”
2011年,13名中国籍船员被残忍杀害、抛尸江中的湄公河“10·5”惨案举世震惊,成为谭建华和黄成心中永远的痛,也刺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那天后,一度繁忙的湄公河顿时停航停运,安全形势陷入低谷,靠河谋生的沿岸各国人民陷入深深的恐慌,逃离的逃离,改行的改行。多年往来湄公河的老挝籍船员朋赛说:“我当时打算另谋生计了,常在一起跑船的朋友也都不敢跑了,我们对往后的生活很迷茫。”
据有关数据显示,当时仅中国就有120余条商船停运,1200余名船员和600余名码头工人失业。
为尽快缉拿凶手,给遇难同胞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还沿岸各国人民一片安宁的天地,中国政府自觉扛起这份历史责任。
这是惨案发生后的一份时间表:第18天,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亲赴云南西双版纳,推动彻查“10·5”惨案,并踏查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呼吁建立中老缅泰4国维护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执法合作机制。
第25天,4国同心。中老缅泰在中国北京召开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发表《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携手宣布:切实履行维护湄公河流域治安稳定责任,迅速建立4国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机制,还沿岸各国人民以和平安宁,使湄公河真正成为安全幸福之河、繁荣发展之河。
第50天,4国共识。在北京召开的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决定,自12月中旬起开展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并在中国云南关累港举行首航仪式。
寥寥50天,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破壳而出。寥寥50天,4国患难与共、攥指成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公安部授命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组建一支水上支队,专门护航湄公河。命令即出,来自全国11个沿海公安边防总队的200余名官兵,从四面八方云集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
接到选拔通知时,朱伟还是广东湛江的一名海警,从报名到入队,只用了4天;黄萌是上海的一名海警,毅然放弃国际大都市的生活,奔向祖国西南边陲。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向社会发出特招民船船长入伍的通知。3天内就有80余人报名,几乎都是“10·5”惨案遇难者的同行、在湄公河上行走多年的船长。谭建华和黄成,就是第一批报名者。
在这背后,正是中老缅泰4国团结一心吹响的护航湄公河号角——中国,20天完成人员集结、25天完成通讯网络联接、30天完成执法船队改装、38天完成临时营房建设、50天完成水上支队全面组建;老挝,授命湄公河沿岸边防部队承担联合巡逻执法任务;缅甸,在万崩专门成立水警部队;泰国,在清盛港成立打击湄公河流域违法犯罪执勤中心。
万事俱备。2011年12月9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揭牌,标志着4国执法安全合作新平台正式建立。当天,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正式成立并举行誓师大会。
自此,4国联合巡逻执法利箭在弦、待命出征。而此时的谭建华和黄成,已脱下水手服,自豪地穿上警服,成为4国联合巡逻执法船艇编队最富经验的操舵手,即将再次踏上熟悉的湄公河。
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告慰死去的挚友、亲人和同胞,守护以湄公河为生的沿岸各国人民,谭建华和黄成感受到人生中的无上光荣。
联合巡航
共复“黄金水道”繁荣
一条大河的命运,既是人的命运,也承载着国家的命运,这条源远流长的澜沧江——湄公河,让流域各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80后小伙黄萌,目前是53901艇的枪帆长。这艘艇是4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的指挥艇,已出色完成52次巡逻执法任务。
黄萌是一个阳刚威武、枪法出众的特战队员。有一次训练,玻璃渣子扎进脚底,他一声都不吭。当初从上海来到湄公河,女友以分手抗议,如今他们的宝宝已诞生。
今年43岁的岩依章,皮肤黑得像炭一样,长相明显比同龄人“着急”,身上还有股浓浓的柴油味。他是53901艇的机电班班长,掌管着巡逻艇的“心脏”——动力系统。
作为有着近20年经验的“老班长”,他对机舱里密密麻麻的管路、依次排列的仪表、数不胜数的按钮,就像对自己的手纹一样熟悉。和黄萌一样,他也宁肯舍弃沿海城市生活,绝不亏欠这份神圣的西南边陲使命。
他俩说,在湄公河上的日日夜夜,最难忘的还是首航。
2011年12月10日,是一个足以载入湄公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次巡航正式启动,已中断两个多月的湄公河国际航运终于恢复。
当天上午10时30分,3颗信号弹划过湛蓝的天空,“启航”的命令响彻中国关累港,4国联巡编队等待着湄公河的“检阅”。
5艘巡逻艇一同解除缆绳,一同长鸣汽笛。在标有“中国公安边防”字样的53901艇指挥下,老挝、缅甸的巡逻艇以及10艘商船一同向湄公河进发,留下一道迷人的航迹。
“听着湄公河熟悉的水声,听着船艇长鸣的汽笛,心里才踏实。”行走湄公河已20年的中国籍船长李开权,在惨案发生后,黯然地卷起了铺盖回老家。得知4国联合巡航后,他选择重操旧业。李开权说:“巡逻艇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让我热血沸腾。”
首航时,巡逻执法编队所到之处,沿岸各国居民欢呼雀跃,沿河商船纷纷鸣笛致敬。老挝籍船员宋篷说:“跑船的人遇到巡航船队都特别高兴,他们像亲人一样保护我们,我们觉得很安全。”
参加首航的黄萌和岩依章同样热血沸腾,他们深切感受到正义的强大力量。
巡航并不是“张灯结彩唱大戏”,时刻都可能面临潜在危险。第二次巡航,编队就遇到了紧急情况。
2012年1月14日晚,中国商船“盛泰11号”在从泰国清盛港返回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的途中遭遇枪袭。接到报警后,中老双方紧急启动联合处突预案。老挝孟莫军营派出部队从陆路赶赴现场,中方执法船也搭载8名老挝执法人员连夜驰援。
1月16日,巡航编队将“盛泰11号”安全护送回国,所有船员毫发无伤。
黄萌回忆说:“我当时的任务是带领两名战士携带武器上岸搜捕不法分子。我们带了300多发子弹,那次感觉真的是要战斗了,好在最终有惊无险。”
这是联合巡逻执法以来,编队第一次紧急解救遇袭商船,有效震慑了沿岸不法分子,但他们并没有就此作罢。第四次巡航时,“10·5”惨案主犯糯康已被中国正法,有情报称其手下购买了两枚火箭弹,意欲报复。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及时掌握到这一信息,和缅甸方面联系,提前进行了清剿。
缅甸万崩水警支队执法人员耶敏特说:“要不是中缅双方通力合作,提前打击了不法分子,后果不堪设想。”
从云南关累港出发,至老缅泰交界水域的老挝金木棉码头返航,全程256公里,经过4国6个港口,沿途有21处急流、23处险滩,明礁暗礁不计其数。除了外在危险,执法编队还要克服湄公河水域自身的危险。黄萌说:“每次4天3夜的巡航,都要时刻与险滩暗礁作斗争。”
尽管与危险同行,但随着4国执法人员增进交流互信,联合巡航不断取得突破:第三次巡航,缅方和泰方指挥官登乘中方执法船参与巡航;第四次巡航,老缅泰都派员参加,泰方还为巡航编队补给油料,中方首次登乘缅方执法船开展交流。
到2013年5月第十次联巡后,4国已固定每月开展一次联合巡逻执法,形成了机制化、常态化。泰国水警十一局副局长岩拉说:“泰国一直非常支持湄公河联合执法工作,每月都派员参加勤务,特别是打击湄公河违法犯罪执勤中心、水警局等部门,都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
一次次巡航,给沿岸各国居民和商船带来了安全感,昔日的湄公河“黄金水道”再现繁荣。据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政委刘建宏介绍,首航后,有39艘商船恢复航运,第二次巡航后,48艘商船回归,而到第八次巡航后,回归的商般达到574艘。
如今,以河为生的人们生活祥和、充满希望,老挝、泰国、缅甸的商船逆流而上做贸易,数量增加一倍多,旅游业也全面恢复,湄公河繁华复兴。多年做泰国水果进口生意的西双版纳景洪市商人陈勇辉说,这两年湄公河航运非常顺畅,他的水果生意越来越好做了。
据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统计,截至目前,中老缅泰已开展湄公河全线联合巡逻执法52次,总航程2.6万余公里,总航时1735小时。期间,4国共派出执法人员8066人次、船艇386艘次,共检查船只682艘次、人员3481人次、货物5.02万吨,成功救助遇险商船116艘次、船员454人次,护航商船420艘次,累计为沿岸各国居民挽回经济损失1800万元人民币。
如今,岩依章早已习惯了机舱内的高温、高噪音生活。第53次联合巡航在即,他在机舱轰鸣的声浪里,拆着、拧着、擦着、装着,一丝不苟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联合扫毒
联手铲除“金三角”毒瘤
与毒贩生死较量,对于侦查员彭杰(化名)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加入水上支队前,他长期在云南德宏公安边防支队开展缉毒工作,缴获过数以吨计的毒品。
彭杰说,糯康贩毒集团覆灭后,盘踞在湄公河沿岸的大小毒贩观望一段时间后,在暴利的驱使下,预谋卷土重来。
“所有人员注意,进入一级勤务。”4国联合巡逻执法编队每次开进“金三角”核心区,急促的警报铃声就会骤然响起。
甲板舱门关闭、观察员就位、机枪手就位,顷刻间整个编队进入最高戒备。彭杰说:“这时,执法人员全部投入战斗状态,高度戒备,以便遭到袭击时第一时间还击。”
湄公河流域山峦叠嶂、峡谷众多,特别是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有大片交通死角,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鸦片,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
2013年3月19日清晨,前方传来消息:大批毒品被连夜装上一艘货船,驶向湄公河下游地区,极有可能于当天下午经过老挝境内的孟莫码头。中老两国立即启动联合巡逻执法合作机制,对途经孟莫的船只进行拦截查缉。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乎所有人预料。当日16时许,本应出现在孟莫码头的运毒船,却因为湄公河水位下降,搁浅在距离孟莫码头约60公里的上游孟巴里奥水域。
如果等到天黑,毒品极有可能被转移分散。行动指挥部决定,必须在天黑前赶到孟巴里奥水域,控制涉案船只。为防止不法分子有变,中老双方40余人组成的查缉力量,分别乘坐执法船艇和摩托艇全速进发。
“一定要预防他们突然袭击,特别是有可能抱住我们同归于尽,如果有这样的举动,要迅速按倒。”彭杰通过翻译将作战细节传达给老挝方执法人员,以便默契配合。
两个小时后,双方执法人员发现目标船只,顺利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通过对船体近一个小时的搜查,缴获冰毒579.7千克。
破获此案意义重大。据介绍,这不仅是4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合作机制以来,破获的首例跨国毒品案件和最大规模贩毒案件,打响4国联合扫毒的第一枪,也创造了湄公河流域联合执法新模式,从情报交流到联合查缉,都受到4国高层关注。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支队长袁亚平说:“尽管湄公河流域治安形势已明显好转,但目前的主要威胁仍在‘金三角’一带。只有彻底铲除‘金三角’毒瘤,才能让湄公河真正成为平安航道。”
2013年4月,首届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启动,历时两个月,取得重大战果。7月,4国一致认为,要将这一行动常态化,并专门开展打击糯康残余势力联合行动。8月起,4国相继在“金三角”地区抓获多名前糯康团伙成员,破获一批贩毒和暴力袭击案件,收缴了大量武器弹药。
如今,4国已在湄公河重点水域定期开展联合查缉行动,对过往可疑船舶、人员、货物进行检查,重点打击贩毒、贩枪、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对船员和游客开展安全提醒、禁毒宣传,往返船只都积极配合。
联合扫毒3年多来,特别是2015年柬埔寨和越南加入后,“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已上升为澜湄合作机制下的一项重要执法合作内容,有力打击遏制了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活动,维护了整个地区安全稳定。
据中国禁毒委统计,仅2016年中老缅泰柬越6国“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的第二阶段,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64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927名,缴获各类毒品12.7吨、易制毒化学品55.2吨,缴获大量枪支弹药。缅甸还在行动期间先后破获本国迄今最大的冰毒晶体案和阿片类毒品案。
如今的湄公河沿岸,有一个喜人变化——人们种植了大片的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而非旧日的罂粟田,增长了收入,也远离了毒品。来自老挝琅南塔省峦赛村的端拉说:“现在村子周边几乎没有贩毒活动了,我们可以安心过自己的生活。”
阳光透过薄雾升腾而起,使湄公河两岸充满了斑斓色彩,挂在居民院子外的黄色棒香、沿岸的各色果园愈显迷人。
彭杰在日记里写道:“奔流不息的湄公河,冲走泥沙,冲走时间,却冲不走沿岸各国人民对平安幸福的向往。”
成功典范
谱写澜湄合作新篇章
谈到今年12月5日去世的母亲,56岁的老挝波乔省军区副参谋长宋拉双眼闪着泪花,黝黑的脸庞、苍苍的白发、深陷的眼窝,让人感觉他经历了无数沧桑。
到12月12日,母亲已去世7天了,而远在中国西双版纳的他,还没有尽上最后一份孝道。因为,他是湄公河4国联合巡逻执法指挥部老挝方现任指挥长,3个月的轮换任务期到12月底才结束。
“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要完成好,家里面的事回去后再处理,这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宋拉感谢中国朋友对他失去母亲的关心和慰问,但他执意完成任务后再回家。
在西双版纳澜沧江大桥下,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三大队摩托艇中队机电班班长宫汝迪正在全力备战即将举行的湄公河水上联合救助演练,他的岗位至关重要。
“我妻子的预产期在12月17日,那时候我很可能正在参加演练,没办法守护宝宝的诞生。”宫汝迪说,他会和宋拉一样,先完成好任务再回家。
两个国家的两个人,对于使命有着如此相同的坚守,让人想起电影《湄公河行动》片尾的那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国际合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合作。5年1800多个日夜里,正是有这样一群不分国籍、团结协作,以赤诚之心负重前行的人,才使得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硕果累累,促使湄公河流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来,从犯罪活动猖獗到重现昔日繁荣,中老缅泰的精诚合作,让这条源远流长的“东方多瑙河”回归了原本的动人风采,也为沿岸各国人民带来期盼已久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挝波乔省军区司令员维东说:“4国联合巡逻执法开展至今,湄公河流域日趋稳定,沿岸各国人民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各方应继续深化合作。”
曾多次担任4国联合巡逻执法泰方指挥长的泰国清莱府夜发銮县警察局副局长昌差表示,4国联合巡逻执法对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希望4国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中国关累边境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关累码头2011年全年进出口货物总额为15932万美元,2014年全年的总额已达到26799万美元,同比增加68.2%。关累港联合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发伟介绍,现在老缅泰等国的商人经常开船向中国出口水果、橡胶等商品。
李天摇说:“我以前的同行,现在的工资都涨到一两万元了,因为船老板赚得多了,给他们发的工资自然也多了。”
5年来,4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越来越密切,联合巡逻执法已实现每月一次常态化运行,并已从单一联合巡逻发展到联合扫毒、联合搜救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从传统合作领域拓展到打击恐怖主义、非法出入境、拐卖人口、网络犯罪等新的合作领域,成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成功典范,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的相邻国家开展多边执法安全合作,提供了一个全新范本。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统计,5年来,仅在打击拐卖人口犯罪方面,四国就先后破获案件200多起,成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460余名。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著宁直言,4国联合执法安全合作将多边区域执法安全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新建立的澜湄国家合作、中国与东盟地区执法安全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今年3月,中老缅泰柬越6国在中国海南召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宣告澜湄合作机制诞生。在此机制下,各国将携手打造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南南合作的新典范,结成更加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只是澜湄合作宏伟蓝图的一角,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这样评价:“4国构筑了前所未有的执法合作关系,不仅有效保障了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也积极促进了湄公河沿岸社会经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4国在5年的执法安全合作中,共同发扬和传承了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正是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才让4国执法安全合作愈加深远。
展望前方,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这条从远古走来的大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奔向大海奔向未来。
面向未来,中老缅泰将进一步深化密切合作,不断开创执法安全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新平台,共同谱写澜湄合作新篇章,持续推动各国实现新的共同发展。(丁际超 张攀峰 张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