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北京一中院推进减假案常态远程庭审

2016-12-20 09:10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记得完整用得方便

  北京一中院推进减假案常态远程庭审

  12月15日上午,两起减刑案件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远程法庭”开庭审理。与普通庭审不同,法庭上并没有设立被告人席位,取而代之的是几块显示屏。被提请减刑的两名罪犯均在所关押的监狱内,顺利完成了整个庭审程序。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北京一中院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院与北京市延庆监狱合作建设远程法庭,大大提升了审判效率,法官们再也不需要往返近200公里远赴延庆监狱进入监区开庭了。

  当天审理的第一起减刑案件,被提请减刑的张某原是昌平区水务局某水务站站长,2012年11月23日,其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2015年8月,北京一中院曾作出减刑裁定,减去其有期徒刑11个月。今年11月,延庆监狱以张某获得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为由,提出对其减去有期徒刑1年。

  远程庭审中,张某坐在监狱法庭内的被告人席位上,通过北京一中院远程法庭里的大屏幕可以清楚看见监狱法庭内的情况。虽然是远程视频庭审,但是审理程序却丝毫未见缩水,张某通过视频系统一一回答了检察官的讯问,负责看管张某的监区干警赵某出庭作证,远程向法庭详细说明了张某在改造期间的相关表现等。检察院代表当庭表示,经过对监狱提请的减刑意见进行审查,同意对张某减刑1年的意见。

  在另外一起减刑案件中,因盗窃入狱的罪犯高某因获得监狱嘉奖奖励,被提请减刑10个月,与其同在一监区服刑的洪某为其出庭作证。

  据了解,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规定对6类罪犯的减刑假释应当开庭审理。截至目前,北京一中院共开庭审理减刑案件1131件,提讯假释罪犯278件次。由于减刑、假释审判工作的对象都是狱内罪犯,长期以来,此类案件都是审判人员前往各监狱实地开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北京一中院审监庭庭长徐庆斌介绍说,北京一中院辖区共有6所监狱,分别位于大兴团河地区、房山良乡地区和延庆地区,其中尤以延庆监狱最为典型。2015年至今,北京一中院审监庭每年有50余件案件需赴延庆监狱开庭或提讯审理,占该庭开庭案件数量的20%和提讯案件数量的35%。由于延庆监狱位于远郊,往返路程近200公里,耗时约四五个小时,遇到恶劣天气更甚,不仅大大降低了审判效率,也加大了法官的工作负担。由于监狱的监管制度严格,群众无法到现场旁听庭审过程,也不利于案件审判的公开透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京一中院与延庆监狱合作,利用多媒体、通信、数字视频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法院远程法庭与监狱远程法庭之间“面对面”交流。远程法庭自今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远程开庭、提讯等30余次。

  据徐庆斌介绍,远程法庭可实现开庭音视频同步传输,法院与监狱可进行实时音频和视频通讯,庭审过程全程实时高清音视频录像。还能为案件承办人或书记员提供法庭智能预定,为书记员、法官、法律监督机关、刑罚执行机关等参与诉讼提供举证示证、集中控制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记得完整、用得方便”的目的。

  徐庆斌告诉记者,使用远程法庭开庭,审理程序一点没减,案件的审理只会更加细致和准确,在程序上严格按照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程序进行,庭审的法律效力与一般审判方式相同,诉讼参与人的所有诉讼权利均受到完整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远程开庭提升了法院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的规范化水平,带动了法院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北京一中院将继续完善操作细则,将远程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继续向其他监狱推广,推进远程开庭常态化。(本报记者 黄洁)

相关报道

中国大病保险覆盖城乡9.66亿人

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9.66亿人,累计超过800万人直接受益,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普遍提高10-15个百分点。

黑龙江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隋凤富一审被判十一年

被告人隋凤富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对隋凤富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 ...

电子商务法草案:电商威胁给好评 可吊销营业执照

这部酝酿了三年多的草案中,基本明确了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交易与服务、交易保障、跨境电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致基层干警

基层干警 是默默生长的树 树根支撑着忠诚之躯 让我们为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