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公安厅党委确立的公安工作“追赶超越”总目标,陕西各级公安机关紧盯户籍改革焦点、农村治安改革热点、物证保全难点等,大力倡导“基层首创”精神,让基层首创的“金点子”成为追赶超越的“压舱石”,确保全省公安实现“争当西部一流、争创全国先进”的工作目标。
韩城:户籍手续三分钟办结,群众100%满意
韩城市公安局创新推出户籍制度改革举措,向社会公开做出落户韩城“零门槛”、权利权益“零影响”、户籍办理“零收费”、办结手续“3分钟”等承诺。韩城市公安局将户籍审批权限下放到派出所,实行办理审批终身负责制,开辟引进人才户口迁移“绿色通道”。市政府每年财政划拨“专项经费”50万元,取消户口本、迁移证、准迁证、临时身份证、二代身份证首次申领、换领等户籍办理费用,让群众得实惠。
同时,韩城市公安局建立完善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与本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公共服务和权利,创新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业务,并开通公安户籍门户网站。据统计,截至11月底,韩城市公安局共办理户籍迁转业务23808人次、二代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业务21127人次,全局户籍办理“零投诉”。
大荔:农村治安分级管理改革
大荔县80%人口在农村,农村治安举足轻重。大荔县公安局创新推进农村治安“分级管理”改革,建立“因村施策、做强基础、科学用警、精准打防”的农村社会治安分级管理工作新机制,形成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
大荔县公安局制定出台农村社会治安分级管理办法,分三大类设置19项指标,对全县272个行政村社会治安状况进行评价,分为3个等级:90分以上治安状况良好的为一类村,70分至89分的为二类村,70分以下的为三类村。大荔县公安局做精做强“一类村”,充实工作台账,责任区民警每半月驻村工作不少于1天,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常态管理“二类村”。由派出所教导员或副所长挂牌整治,责任区民警每10天驻村工作不少于1天,促进“二类村”向“一类村”转变;重点整治“三类村”。由所长挂牌整治,将“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整治小组、整改时限”公布上墙,责任区民警每周驻村工作不少于1天,对症下药,直到达标。
安康汉滨:创新建立涉案“大物证管理机制”
为了破解物证管理难题,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创新探索跨警种、全流程集中统管的大物证管理机制,引入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软件系统”模式,建成汉滨分局物证管理中心,首创研发智能型流程化物证保全管理系统,实现以大型智能扫描“机器人”、电子芯片标签探测定位技术为基础的流程化操作管理体系,使物证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化、巡检查询自动化。
据统计,物证管理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入库历史案件物证1900余件。通过该系统对入库的案件物证信息进行自动分析研判,已经串并案27起,直接破案9起。
(阮仕喜 陈磊 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