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尽快出台专门法律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016-12-19 10:45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尽快出台专门法律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侯一平

  当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越来越猖獗,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缺位,已经导致我国公民普遍遭受到垃圾信息骚扰,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公民的个人信息遭到滥用,严重侵害了公民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我国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中,侧重于保护个人隐私、通信秘密等。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工信部制定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刑法修正案也专门就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作出了规定,虽然该规定对于非法出售、提供或者以窃取、收买等方式获取公民信息的犯罪分子是一种威慑,但对绝大多数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因达不到定罪量刑的标准,无法用现行刑法予以惩处。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是一个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部法律的综合体系,散落在一些法律条款中的信息保护规定已无法适应保护公民的尊严与权利的要求。因此,我建议尽快制定和颁布一部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

  具体建议有6个方面:首先,对政府部门如何收集利用公民个人信息作出规制,规定政府机关人员恶意或不当泄露个人信息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其次,对诸如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收集和使用的客户信息如何保护,应当分别制定严格的保护办法。第三,明确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应当包括公民的姓名、住址、电话、学历、家庭成员、资产、指纹等内容。第四,对公务员特别是政府官员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应当区别于普通公众,与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相衔接。第五,明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包括承担保密责任的主体和承担查处责任的主体。第六,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的治理经验。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热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引得社会高度关注。怎样界定“炒”?“炒”的弊端 ...

宁夏吴忠市委原常委张兴斌受贿近千万获刑11年半

判处张兴斌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对807万元涉案赃款予以没收,继续追缴剩余涉案赃款。

评论:祸患积于忽微 安全生产要"临事而惧"

日常做不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便会“一失万无”。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一定要葆有临事而惧的意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 ...

不忘初心

恍惚岁月像流淌的河水,仍能在柔软的内心激情澎湃,是法律人修业的初心,是慢慢沉淀下来铁肩担道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