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深圳市,法律援助不再是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所需。
目前,深圳市共有法律援助机构11个,法律援助专兼职工作站点250多个;看守所、法院值班律师全覆盖;“互联网+法律援助”将法律援助装入市民口袋;法律援助门槛不断降低,打造了法律援助的“深圳模式”。
与此同时,新的法援服务窗口均具备申请受理、审查指派、协商调解、当事人个别谈话等功能,并配套建立无障碍通道,成为展示特区优质高效司法形象的窗口和维稳处突、化解矛盾的“桥头堡”。
今年2月22日起,深圳市法援处通过购买服务,每天聘请两名社会律师在线解答网友提出的法律问题,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只需关注“深圳司法”微信公众号,在“法治地图”中选择“在线咨询”,就可以向当天值班律师咨询法律问题,享受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为保障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流程,深圳市法援处还举办专题培训。目前已有40余名律师通过审核进入值班律师团队,均为执业3年以上、业务能力强、口碑好的资深律师,是各个领域的办案能手,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按照要求,值班律师必须在当天晚上11点前对当日全部在线咨询作出答复,让群众难题不过夜,真正实现法律援助“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的服务宗旨。
在深圳市法援处律师李渊的办公室,除了一摞摞厚厚的案卷材料,锦旗也随处可见。李渊不仅是深圳市法援处的办案能手,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深圳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李渊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门儿清”,哪些民族忌讳什么、看重什么,李渊都了如指掌,是少数民族受援者的贴心法律人。前不久,他还获得“深圳十大爱心人士”称号。
深圳市法援处主任曹伟杰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该处紧紧围绕惠民便民原则,最大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应援尽援,让每一名当事人出庭时都有律师辩护。
据统计,今年截至9月底,深圳市法律援助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51宗,其中民事案件1925宗、刑事案件977宗、行政案件29宗、受援群众5045宗,接受各类咨询10724人次。
自2014年11月正式启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以来,深圳市、区两级法援机构在看守所、法院建立法援服务窗口,派驻法援律师值班,为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目前,全市9个看守所全部建立了法援工作窗口及联络点,6个区法院也建立了服务窗口。
为提升办案质量,深圳市法援处成立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方案、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今年上半年,已完成评估案件117宗,评估办案律师68名。
曹伟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深圳市法律援助机构每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均超过16000余宗,2015年更是增加到30147宗;近3年,深圳市法律援助处办案数量稳居广东省第一,全市办案总数占到广东省总案量的40%,为深圳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深圳市法援处也获得了不少荣誉:2010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2012年获全国法律援助“便民示范窗口”称号和“全国法律援助创先争优先进单位”,2013年获深圳市“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和“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2014年被广东省司法厅授予集体二等功,今年9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本报记者 游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