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法治德治协同发力 给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6-12-12 21:44  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早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而此次中央政治局再次就法治和德治内容进行学习,可见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和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分离、不可偏废。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一句话,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于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一句话,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很难想见,一个国民道德素质不高的国家,能够高度自觉地执法、守法和护法。于此,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可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往细里说,就是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

  法是他律,德是自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一方面,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另一方面,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于此,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理所当然地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今天的中国,让法治的阳光普照,让道德的清风吹拂,定能更加坚实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此,每个人的追梦之路、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也必将更加亮堂通畅。(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罗建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