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立场不偏不袒解决群众问题遏制歪风邪气记者探访
毕节“公道评说”机制怎样破解信访难题
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各类矛盾纠纷也有增多之势,形成了只要有问题、有诉求就信访的局面,给信访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如何解决信访难题?贵州省毕节市探索了“公道评说”机制。今年6月,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率省信访局相关同志对“公道评说”机制进行调研并作出指示,要求毕节的“公道评说”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推行,作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及法治毕节创建的重要举措,为创建法治贵州积累有益经验。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毕节,对当地破解“信访不信法”难题探索出的“公道评说”机制进行探访。
“有理”走遍天下
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积案多,信访老户多,特别是部分信访人对各级政府的处理意见不服,长期缠访闹访,一度成为困扰毕节七星关区信访工作的一大难题。
2011年起,信访人陈某、李某代表原毕节市购物中心集资建房的79户业主(属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下岗职工),反映政府相关部门未按规定给其办理房屋土地使用证,并要求解决。
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告诉记者,2011年至2014年期间,七星关区国土资源分局及区房产局接群众反映后,曾调查处理,但因该房屋所有权人性质复杂、原单位在体制改革中被合并、房屋总土地使用证在个别业主手中不愿提供等原因,导致该信访事项未能及时化解。
记者了解到,这一信访事件得以化解的转机,出现在2014年8月。当时,七星关区积极探索、创建了信访事项“公道评说”机制,以第三方为主导,政府不干预。但对“公道评说”意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给予落实,并实实在在运用好评说合议结论。
经“公道评说”后,七星关区国土资源分局为信访人陈某、李某等群众列出了办证所需清单,同时区工业经济和能源局也督促其下属企业利群公司帮助信访群众收集相关资料,积极配合区国土资源分局为陈某、李某等群众办理房屋土地使用证。信访人与毕节市国土资源局七星关分局签订息诉息访协议书,并书面承诺该信访事项已得到妥善处理,从此不再因此事到相关部门反映。
“‘公道评说’机制的建立,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有力补充,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举措,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让‘公道评说’参与更多信访问题的化解,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毕节市信访局局长唐晓晖说。
“无理”寸步难行
多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的周某、李某夫妇反映情况称:杨家湾镇人民政府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违法征用其户两亩土地及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其户家庭生活困难,要求办理9个人的农村低保;要求全家按失地政策转为非农户口享受城市低保;被杨家湾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刘某的叔丈人报复,逼迫其儿子辍学,要求赔偿损失等问题;周某被杨家湾派出所非法羁押;周某被殴打,且其户房屋被砸坏,要求处理。
“在信访人反映后,经七星关区国土资源局和杨家湾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杨家湾镇三合小学征用的土地中没有信访人周某的承包土地,因此对信访人反映的诉求不予支持。信访人反映的其他问题均属无理诉求,不予支持。”七星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公安局局长何万学告诉记者,鉴于信访人家庭人口较多,土地面积少,生活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可从生产生活方面对其给予适当困难补助,但信访人不同意此处理意见,长期到省市区相关部门缠访闹访。
七星关区信访事项“公道评说”委员会成立后,组织区纪委、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农牧局、区民政局、杨家湾镇人民政府、杨家湾镇三合村村委相关人员、三合村村民代表、杨家湾镇教师周某某、区电视台、新闻中心及“公道评说”员,对信访人夫妇反映土地征收补偿及低保等问题进行“公道评说”。
“公道评说”过程中,“公道评说”员评出了事实的真相,从法和理的角度说服了周某、李某夫妇。评说后,周某认识到自己扭曲事实的一面,面对媒体采访时,其表示愿意接受“公道评说”合议结论,同时也希望得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公道评说’员敢评、敢说,敢于弘扬公平正义、遏制歪风邪气,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让真理在评说中浮出水面,成功说服多年来无理缠访、闹访的信访群众,让社会正能量得到有效传递,体现了民间组织有效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毕节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何志勇说。
“公道”理行天下
“为确保‘公道评说’机制顺利推行,七星关区委、区政府从深入调研、打造场地、淘汰更新、严格问责四个方面着力打造好前期基础工作建设。”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崔英魁介绍说,七星关区信访事项“公道评说”室由7至9人组成,人员从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以及群众代表中选定。
记者了解到,“公道评说”遵循第三方主导,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严肃认真,疏导说服,政府认可的原则。对七星关区内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对信访人对原办理机关已作出的复查意见不服,需要进行公开辩论、举证复核的;对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信访和越级信访,需要进行解释、疏导、复查的;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能交叉、情况复杂,处理有争议,需要进行公开辩论、举证复查的;对大规模集体信访或联名写信反映问题,经二次处理仍未息访息诉的;对主管部门认为原承办单位处理不当,需要重新作出处理的;对其他情形需要举行评说的进行“公道评说”。
“公道评说”结论经信访事项“公道评说”委员会审核后,由区信访事项“公道评说”室在15日内送达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如信访当事人就同一诉求再次信访的,“公道评说”委员会可建议信访部门或该信访事项的主管部门不再受理。
据统计,机制运行以来,政府以强有力的措施督促落实好“公道评说”合议结论,充分发挥评说员的智慧和力量,提高评说质量,帮助化解大量信访突出问题。在现已评说的42件信访疑难积案中,推动解决了11件有合理诉求的信访事项,其他31件信访事项通过评说后,有的当事人主动放弃了过高或无理诉求,接受了评说结论。
“每场‘公道评说’,评说员们完全站在第三方立场,不偏不袒,既说了政府不敢说的话,也说了群众想说的话,得到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弘扬了公平正义、遏制了歪风邪气,既帮群众解忧,也为政府解难,有效地维护了信访秩序,真正实现了‘公道评说,理行天下’,为法治毕节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毕节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建说。(本报记者 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 冉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