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20年办案2400件无一上访投诉
法官丁俊“能做到100%绝不只做99%”
图为丁俊(中)巡回审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裴廷雪 摄
人物档案
丁俊,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7年进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法院河铺人民法庭工作,现任罗田县法院匡河人民法庭庭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法庭,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调解能手、执行能手,他所在的匡河人民法庭获评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示范人民法庭等荣誉称号。
平头、黑框眼镜、法官服上的法徽特别显眼。
见到丁俊第一眼,《法制日报》记者心头一亮:精气神真足!
“认真细致、敢担责干实事”,这是近一天的采访中,《法制日报》记者听到受访者评价丁俊最多的一句话。
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再到庭长,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法院匡河人民法庭庭长丁俊已扎根基层法庭近20年。
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丁俊先后办理案件240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和改判,无一超审限和错案,无一申诉上访。
吹毛求疵
为了一个“墁”字,丁俊发火了。
今年年初,匡河法庭受理了原告李某诉被告匡某离婚案件。2015年11月29日,双方生育一女,出生证明上登记的名字中有一个“墁”字。至离婚时,双方没有为孩子办理户口。
案件审理完后,判决书正式印发前,按程序报送丁俊签发。核实案卷材料时,丁俊发现,由于校对疏忽,判决书中将当事人婚生女名字中的“墁”字误写为“嫚”。
随即,在匡河法庭当周召开的例行庭务会上,丁俊对责任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其作检查。丁俊说:“电脑打字时可能会因为输入法原因出现错误,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影响,但文书一旦签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若是需要给孩子上户口之类的就会给当事人造成不便,再回法院修订文书也很折腾。”
对丁俊而言,这可能只是他办理的诸多案件中的一起,但对案件当事人来说却是全部。丁俊说:“这并非简简单单一份文书、一份证明,更是法律权威的体现。”
从学习办案到成长为业务骨干带头办案,“零差错”一直是丁俊的工作目标。从立案到宣判,从撰写裁判文书,到卷宗整理装订,他都“吹毛求疵”,无论案件大小、难易,总是深入调查,反复核查证据。
与丁俊熟识的律师余斌评价说:“以前没碰到过这么认真负责的庭长,只要能做到100%,他绝不会只做99%。”
水上庭长
匡河法庭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白莲河水库边缘,管辖罗田县匡河镇、白莲河乡。
匡河与白莲两个乡镇的群众,多以承包库区水面从事养殖业为生。由此,“水面上的”纠纷逐渐增多。库区群众要打官司,乘船出库区一走就得一上午,耗时费劲。
为解决群众诉累,2013年,在罗田县法院院长姜立勇的支持下,丁俊结合实际推出匡河“水上法庭”。
“水上法庭”成立后,丁俊与同事定期到渔民的渔排上巡回审判,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执行,并为渔民宣传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咨询。近3年来,“水上法庭”共受理案件100余件,全部就地结案,受到群众欢迎。
如今,一个国徽、一张印有“罗田县人民法院匡河人民法庭巡回法庭”的红色横幅加上审判员、书记员等座签,就成了丁俊和同事们“水上法庭”的办公标配。
丁俊说:“方便诉讼,让群众们少跑腿。创新围绕满足群众需求来,总不会错。”
除了推出“水上法庭”,丁俊还注重结合实际摸索司法业务。
在湖北巴源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嘉琛眼里,丁俊是一名法律战线上的“匠人”,“他有自己的办案艺术”。
胡嘉琛说:“农村基层办的案子有点‘万金油’,什么案子都办,丁庭长特别善于分门别类解决问题,能调解尽量调解,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综合给出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死板一判了之。”
上世纪90年代,罗田县骆驼坳镇罗湾村村民许某购买了该县界河村村民陈某家一栋二层楼房,未办理相应产权转移手续。2011年,该房屋被划归为拆迁片区,房产升值,陈某一纸诉状将许某告至法庭,请求判决此前双方签订的房屋协议无效。
按照法律规定,农村房屋只能在同村村民间转让买卖。而陈某诉讼之时,许某一家已经在该楼房内居住超过15年。由于当事人不愿意调解,依法判决又陷入难题,此案一拖就是两年多。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2013年4月,刚调至匡河法庭的丁俊得知情况后立即着手解决此事。
现场走访、了解各方诉求、找到两个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对当事人做工作、组织座谈调解……一连数日,五六个回合下来,当事人终于同意调解,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提及丁俊,罗湾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兵竖起大拇指说:“事情经过好几拨人都没能解决,后来都没人愿意管了,我给丁庭长打电话的第二天,他就上门了解情况,第三天开始组织调解,这是实打实的为民办事啊。”
不忘初心
“来了来了,听声儿我就知道是你。”听到丁俊敲门,59岁的村民老周边应声边开门。
从匡河法庭沿山路驱车40分钟,记者与丁俊一同来到白莲河乡邬家铺村九组的老周家。
两年多前,老周因为一起交通事故腿部受伤,住院治疗先后花费14万余元。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老婆孩子不得不外出务工。
由于肇事者徐某事发后逃跑,2015年出院后,老周将徐某告至法院。
听人说打官司得送点礼,老周瘸着腿拎着一袋子烟酒悄悄找到丁俊,准备“表示下心意”,没想到被丁俊严词拒绝。
吃了闭门羹的老周担心案子无望,没想到丁俊不仅没撒手,还事事亲力亲为,想方设法给他减少负担。多方联系徐某无效,罗田法院依法将诉讼文书公告送达。考虑到老周腿脚不便,丁俊等人以巡回法庭形式将审案现场搬至老周家里。
目前,老周的案子判决已经生效,他不久前申请了强制执行。老周说:“我和丁庭长无亲无故,没想到他帮了我这么多,确确实实是个好人。一次,我到法院办完事,往来车辆担心我腿脚的问题都不敢拉,丁庭长下班见状亲自将我送回了家。”
事实上,不只老周,已审结案件的当事人送来瓜果、茶叶等特产,丁俊全都一一婉拒了。
与丁俊相识近20年,曾经在匡河司法所任8年司法所长的余玉林对此并不意外。
余玉林笑言:“我有他的微信,有他的QQ,时常也聊聊天什么的,但是请他吃饭他就很不给面子!当年的毛头小子,如今还是不够灵活!”
丁俊说:“干一行爱一行,法官的角色很特殊,既要与各方当事人打交道,也要面对各方律师,关系很微妙,关键是看如何把握度,真正公正、公开办好每一个案子。” 本报黄冈(湖北)12月9日电(本报记者 胡新桥 刘志月 本报实习生 何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