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服务民生确保稳定
湖南司法行政改革落地见效正当时
今年以来,湖南省司法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以攻城拔寨的勇气、敢于创新的韧劲,砥砺前行,积极探索,全面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新黄嫩绿正当时”,如今,湖南司法行政改革成效如雨后春笋,正在积极服务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清源头减存量
打造刑罚执行戒毒矫治样本
今年8月,时任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在湖南省司法厅视察调研时指出:“司法行政直接管理服务服刑、吸毒、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监管任务繁重,安全隐患较多,必须把确保监管安全放到突出位置,不断提升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今年以来,湖南全省监狱系统加强工作标准化建设,科学调配不同监狱不同类型的押犯比例,确保安全稳定;明确提请职务犯减刑、假释程序,严控比例,防止减刑假释比例偏高现象;坚持狱务公开,全面公开执法依据、流程、结果,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让办案责任落实到人,杜绝了人情操纵空间,杜绝人情减刑、利益交换,维护了监狱形象。此外“十二五”期间,全省监狱戒毒场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
在戒毒工作方面,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加快巩固全面转型戒毒工作成果,加强戒毒康复回归适应性训练。截至6月,完成3批社会适应性训练,共计300余人;大力推进“服务性执法、教育性管理、综合性矫治”3项创新,着力提高教育戒治质量;加快了社区戒毒(康复)后续照管,全省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达32个,目前接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46人,新增后续照管人员376人,实现了由关闭、孤立、静止向开放、联络、开展转变。
据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介绍,为深化社区矫正制度改革,湖南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全省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以此为契机,湖南积极建立健全衔接、监管、教育、帮扶等工作机制,以场所建设促社区矫正规范发展,始终坚持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全面推进。目前,湖南省已有50多个县市建立了社区矫正中心,开展了监管安全隐患整治等3个专项活动,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转方式优服务
律师公证为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湖南省司法厅持续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万名律师进乡村(社区)专项法律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围绕湖南省“一带一路”定位,大力发展律师涉外法律业务,积极组织律师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为湖南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为鼓励和规范律师参与重大复杂矛盾化解,湖南完善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选派513名律师驻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信访局等5个点轮流值班,累计接待涉法涉诉信访8500余人次。6月14日,时任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微微在湖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研时,对湖南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为加快推进全省公证体制改革,10月初,湖南省司法厅召开公证体制改革推进会,全省117家公证机构将于2019年1月1日前全部改为事业体制。长沙市城区3家公证机构和宁远县公证处作为改革试点率先完成体制改革。截至今年8月底,改制16个月以来,长沙城区3家公证处办证8万余件,业务收费近4000万元,办证量和业务收费均增长30%。
今年8月,湖南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要求,在长沙联合召开全面推进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改革工作会,出台了全省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方案,并选任人民监督员100名。“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及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工作,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次突破‘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困境的积极转型。”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唐世月表示。
解民忧惠民生
“如法网”打造法律服务常态
“‘如法网’最高日浏览量突破500万。”11月1日,《法制日报》记者从湖南省司法厅获悉,目前,“如法网”访客来源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
“2014年以来,湖南省司法厅力推‘互联网+司法行政’新模式,聚力打造‘如法网’。”湖南省司法厅厅长谈敬纯告诉记者,目前,“如法网”已实现全省643家律师事务所、140个法律援助中心、11000多名律师上线服务,较好地解决了法律服务需求信息不对称、评价体系不完善、服务过程不透明、服务监管不到位“四大痛点”问题,为打造服务民生新常态、推动法治湖南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如法网”自今年年初运行以来,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运用O2O模式办案已有20000多件,并完成全省14个市州100多万人的在线参加普法考试。“如法网”开通“湖南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实现普法考试网上报名、网上组考、网上评卷、网上统计等多项功能,大大节约了普法考试组织成本;建立题量丰富、内容全面的考试题库,有力推动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还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全省普法考试的多维统计、精准分析,及时发现普遍性问题,切实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本报记者 阮占江 本报通讯员 唐海军 崔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