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电镀业主在被戴上手铐时仍不解:为什么来的不是环保而是公安?
打击不法排污汕头专业环保警察出手
“为什么来的不是环保,而是警察?”非法小电镀业主黎富国在被戴上手铐时仍不明白,因为环保犯的事,抓他的为何却是警察。
在汕头市公安局有一队警力就叫环保侦查大队,他们的办公室就设在环保局,“每天到环保局来上班,与环保局合署办公,除了环保案件外,他们不办别的案件。”近日,广东省汕头市公安局副局长方志勇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6月13日,汕头市公安局组建了市一级的环保警察队伍,首次派出4名环保警察,先期进驻汕头市环保局办公。
到记者采访时,汕头环保警察虽然仅仅组建5个月,但是,已经侦办环境刑事案件12宗,行政案件39宗,抓获违法嫌疑人147人,行政拘留118人。刑事拘留28人,批准逮捕12人,正在提请检察院批捕的15人。
据汕头市环保局环监督局局长吴林介绍,这些案件超过了汕头市环保局去年全年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和治安拘留案件数量的总和。
在方志勇看来,环保警察的设立从根本解决了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问题,但是,环境违法处罚过轻,导致环境违法犯罪成本太低,影响了法律的震慑效果。包括方志勇在内的汕头环保与公安人员纷纷建议,应该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的刑事处罚力度。
环保警察首次行动瞄准违法小电镀
根据汕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有关批复规定,汕头环保警察即汕头市公安局环保侦查大队(以下简称环保警察)共有七项职能,其中就包括独立开展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侦办和查处。据此,汕头环保警察首次单独行动即瞄准了违法小电镀。
环保警察组建以来,他们在巡查中发现,在汕头市鸥汀街道有几间民房,不论白天黑夜大门紧锁,但房子内却不时地传出机器作业的响声。这引起了环保警察的高度警觉,同时,他们也怀疑里面可能有违法小企业。
鸥汀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形复杂,周围房子一座挨着一座。为了既不打草惊蛇,又彻底弄清楚这几间民房里到底是干什么的,环保警察专门启用了无人机,通过无人机航拍侦察发现,这几间民房附近河涌有一条明显的绵延数百米的油污带。
在无人机侦察的基础上,环保警察又深入实地对周边进行细致侦察,环保警察终于发现,民房的围墙外茂密的草丛中隐藏着一条从厂内通到河道的暗管,混入了工业废水的小河发出阵阵恶臭,而河内的油污带正是从这几间民间里排出。
从无人机航拍侦察到实地取证,环保警察初步认定,这里很可能是一家非法小电镀企业。
今年9月l日下午,环保警察联合特警支队和市环保局,出动28名执法人员,对这几间民房进行突击检查。“我们强制进入民房时,机器轰鸣,酸雾弥漫。”参与这个案件整个办案过程的环保警察张杰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进去后,立即将企业主采取控制措施,企业的工人以及老板完全懵了“企业老板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是公安来抓他?我说,我们是环保警察,专门打击你们这些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分子。”张杰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虽然这个企业表面看起来只有几个人,但是,企业的违法性质很严重。据他介绍,这个小电镀厂的生产废水直排厂外的河道,而这条河道又流入当地的水源地梅溪河,庆幸的是它是在梅溪河的下游。
黄腾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个案件就是在汕头市引起强烈反响的黎富国案。“就是这个案件,今年9月28日,市长还亲自过来慰问环保警察。”在黄腾远看来:“市长来慰问就是给这些环保警察鼓劲、撑腰,就是要告诉那些环境违法者,汕头市对环境违法犯罪是零容忍。”
据介绍,目前,检察院已经批准逮捕包括黎富国在内的3名犯罪嫌疑人,这个案件也是汕头市环保警察组建后破获的首宗重大案件。
“说起这个案件,还有个细节可以透露。”办案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黎富国老婆与市里一个主要领导的夫人是老乡,在办案过程中,黎富国还曾叫嚣说:“我老婆上边有人”。“结果怎么样,市长批示说,没有人情可讲,坚决查处,绝不能姑息。”办案人员说,现在在汕头市只要是环保案件基本上没有人敢来说情。
公安环保联手捣毁最大非法电镀厂
今年10月27、28日,汕头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经信、国土、水务、质监和工商等部门,在汕头市金平、龙湖、澄海等区域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行动。
据汕头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平介绍,这个案件是环保部门主办的案件,“是根据投诉,多次采点发现的案件。” 王建平说,联合检查组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两天共查处9家违法排污企业,其中,在澄海区南溪镇查处的这家非法电镀厂,是截至目前汕头市查处的最大非法电镀厂。
“共有五条生产线。而且,这家企业未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报批手续,无配套任何污染防治设施。” 王建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这起案件中,汕头市公安局以及澄海公安分局都有警察参与,是“环保与公安联合查办的一起违法案件。”王建平说。
巧的是,就在《法制日报》记者在非法电镀企业所在地采访时,澄海区有关负责人传来消息说,慑于澄海区公安分局的侦查压力,在外潜逃十余日的非法电镀厂老板江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环保警察经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说起环保警察的成立,不能不提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市政府代市长刘小涛等领导。” 黄腾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如果不是这些领导的高度重视,汕头环保警察的设立或许不会如此顺畅。
据他介绍,汕头市环保警察编制是经过了汕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正式批准。事实上,这也就意味着,汕头环保警察是纳入了编制的而非临时性的机构。
“以往,公安介入环境违法案件通常要等环保部门把案件移送过来,在这过程中,有时候案犯可能早就逃跑了。” 方志勇说,环保警察的设立不仅可以及时介入案件,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问题。
据汕头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环境保护大队负责人蔡炜介绍,环保警察组建后,在证据鉴定上也大大提速。“按照现在广东省的规定,环保监测鉴定需要省监测方进行认定,才可以作为立案依据,而以前环保监测时间长达20天。”蔡炜说,现在只需要5天就可以走完所有监测认定流程,在报省部门的同时移送公安机关。
“过去环保部门执法以行政处罚为主,执法中常出现阻碍执法、抗拒执法的情况。过去环境违法成本不够高,特别是企业老板,大多爱面子,不怕罚款,现在警方介入,除了对企业个人进行罚款外,还可能限制其人身自由或是刑事拘留,这些无疑增加了犯罪成本。”蔡炜认为,“环保警察”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环境违法的威慑作用。“面对违法对象毫不留情,违法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蔡炜看来,这也增加了违法企业主的成本。
抓捕环保违法嫌犯曾出去动警力近60人
练江与贵屿的污染问题实际上是汕头市的两个老大难问题,至今,广东厅环保厅还在对练江污染挂牌督办。《法制日报》记者在汕头市采访时了解到,环保警察的设立与练江、贵屿的污染直接相关,“是这两污染问题催生出了环保警察。”当地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方志勇透露,目前,不仅仅是在汕头市环保局有环保警察进驻,汕头全市各区县都有环保警察支队。方志勇说,整个汕头市拥有专职环保警察27人。“环保部门主要是行政查处,有了环保警察可以直接介入环境违法犯罪问题。”方志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环保警察有搜查权、拘留权。在他看来,在汕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环保警察的成立无疑可以对环境违法特别是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据方志勇介绍,汕头环保警察成立已经5个多月,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特别提到,对于练江与贵屿两个重点地区的污染整治,环保警察作用更加突出。
方志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公安介入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还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公安可以调集各种警力,据他介绍,在一次抓捕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中,汕头市公安局就曾调配了特警、市、区各级公安力量40多人增援环保警察。“面对这样的阵势,哪个犯罪份子不害怕。” 方志勇说,环保警察的震慑作用可想而知。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在最近的一次抓捕环境犯罪嫌疑人的行动中,汕头市公安局共出动警力近60名,这也是汕头环保侦查大队组建以来动用警力最多的一次。
方志勇说,打击环保违法汕头市公安局可以调集最大警力,目的就是一个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建议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入刑力度
汕头环保警察组建5个多月,侦办的环境刑事案件就有12宗,行政案件39宗,抓获违法嫌疑人147人。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全面介入,包括方志勇在内多名干警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现行的法律对环境违法犯罪处罚太轻。
方志勇认为,处罚太轻,最终反映出来的是违法犯罪成本太低,不足以对环境违法形成震慑。
“我们查处的一些非法电镀案件,情节再严重,也是处以3年以下徒刑。有些案件连3年都判不了,最多是判缓刑。”在方志勇看来,这样的处罚力度怎么能吓得住环境违法犯罪份子。
“按照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环境犯罪最高刑期只有7年。”汕头市环保警察反映说,他们侦办的环境违法案件从侦察到抓捕再到报捕、起诉,期间不知要经过多少过程,“特别是在依法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48小时内,我们通常要连夜加班,收集相关证据资料,然后决定是否继续关押和移送。”环保警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样忙活半天,最终有可能连报捕都没可能。”
“环保警察必须确保每一桩环境刑事案件要‘抓得住、打得赢、判得下’。方志勇说,这就更需要环保警察在办案过程中慎重再慎重,每一个细节都要搞准确。有环保警察甚至表示,环境犯罪判得太轻,直接影响他们的办案热情。
事实上,处罚过轻不仅仅是汕头市环保警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黄腾远也不解。他说:“汕头市练江污染这么严重,为什么不能判刑?因为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印染不构成犯罪。”据他介绍,造成练江流域水质劣五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染废水污染。
黄腾远说,汕头市贵屿的污染问题也是一样,“贵屿有环保刑事案件办了7、8个月,最后仅仅行政拘留,上不了刑罚。”在黄腾远看来,处罚太轻的问题在汕头这些污染严重的区域表现得尤其突出。
“办再多案件都不如办一个好,‘杀一儆百’就是这个意见。”方志勇说,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判了一个刑事案其效果要远远好于多个非刑事案件。因此,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考虑通过修改法律或出台相关司法解严来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的惩戒力度。(郄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