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国法学会与英国英中协会主办,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承办,“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合作联盟协办的“中英法治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英两国的200多位法学法律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代表出席会议。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开幕式。英国最高法院前院长菲利普斯勋爵,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徐显明,苏格兰国家法律顾问办公室主任、英国司法部驻上议院发言人吉恩勋爵,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英中协会主席戴维信爵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张苏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以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官傅仲森、英格兰及威尔士出庭律师公会主席香塔尔·德里斯、英格兰及威尔士律师协会会长罗伯特·伯恩斯,苏格兰律师协会会长艾利·怀斯曼、英国驻华大使馆政务参赞韩瑞芬等出席会议。
王乐泉在致辞中表示,加强两国法律交流与合作,是深化和保障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国法学法律界以及企业界的普遍共识和迫切愿望。他对中英法治合作提出三点期望:第一,增强法治互信,为“黄金时代”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希望中英法学法律界加强法律交流与合作,通过法治互信增进政治互信,助力彼此改革进程,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第二,抓住“黄金机遇”,为“一带一路”建设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希望两国法学法律界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和问题研究,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两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创建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第三,创新合作机制,为中英共同繁荣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中英法学法律界应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和大势,坚持长远和战略眼光,灵活务实推进双方合作,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合作中做引领潮流、互学互鉴的典范。
陈冀平代表中国法学会与英中协会签署了《双边合作备忘录》。双方承诺在一系列法律领域开展研究交流合作,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创造更多的“黄金成果”。陈冀平特别指出,“中英法治圆桌会议”是在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背景下两会合作举办的一次重要活动。中国法学会将加强与英中协会的合作,推进两国法学法律界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加强在不同法律领域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徐显明在致辞中指出,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进程中,中国始终十分重视吸收、借鉴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法治文明成果。中方愿继续以开放的态度加强法治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法治体系的自我完善,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完善国际社会治理规则作出应有努力。他还指出,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中英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法学律师界的合作大有空间。
熊选国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建设“一带一路”,法治必须先行、律师必须先行。他对中英两国律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当好政策制定的参谋者。二是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者。三是当好投资贸易合作的推动者。四是当好资金融通的服务者。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的意义及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英法律服务合作等议题进行热烈而深入的探讨。重点对中英经贸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法律制度、法律风险、纠纷解决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为了增强会议的务实性,会议特别邀请中英两国60多家知名律所的近90位涉外业务律师出席,并安排了“中英法律服务合作”专题座谈会。(蒋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