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追记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四监区副监区长杜世民

2016-11-18 08:52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一生坚守诠释职责与荣耀

追记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四监区副监区长杜世民

  他用一生坚守诠释监狱民警的职责与荣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在耐心地帮助同事疏导抵触情绪。他,就是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四监区原副监区长杜世民。

  杜世民因积劳成疾,于今年5月1日晚值班期间,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此后的半年间,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数次组织各级单位集体学习杜世民的感人事迹。近日,黑龙江省司法厅正式向司法部申请追记杜世民二级英模。

  1992年3月,杜世民作为优秀工人被选到二监区担任看押员,从此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杜世民在“夏站三伏驱蚊虫,冬立三九顶风雪”的艰苦环境中,一站就是六个春秋。这六年里,他的皮肤被烈日晒掉了一层又一层,身上也被蚊虫叮咬得体无完肤。在当看押员的六年里,杜世民不甘心只做不操心、不管事、扛着枪的“站岗兵”。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留心观察管教员的带工、管理、组织、讲评方法,勤问、多请教。收工后,杜世民就自己模拟场景,对着墙壁讲评、指着电线杆布置任务、望着一大片豆田喊口号。1998年1月,杜世民被抽调当上了管教员,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监狱人民警察。

  改造罪犯需要真本事,杜世民经过一段时间工作积累给自己定下了“三远三近”的原则。即离无事献殷勤的罪犯、愿意挑拨是非的罪犯、油嘴滑舌的罪犯远一点;离家里没人管没人问的“三无”犯,情绪消极、顾虑重重的“心事”犯,行为冲动、恶习难改的“顽危”犯近一些。

  这个原则掌握好后,杜世民在改造工作中逐渐游刃有余。通过总结,杜世民发现只要是脱离民警视线的时间和地点,都是罪犯表现最放松、最真实的时候。为此,杜世民练就了“顺风耳”和“千里眼”的绝技。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去“贴窗户”“溜墙根”,站在监舍和厕所外,听听罪犯都在唠些啥;无论寒冬酷暑,他都认真观察罪犯的言行举止,用心记下每名罪犯最细微的体貌特征,即使相隔百米,也能通过身形和背影叫出罪犯的名字。因为有了这般“神通”,杜世民在监狱组织的“听声辨人,背影找人”业务大比武中,多次拔得头筹。

  不仅外在本领练得过硬,杜世民的内心感化功夫也十分了得。为了稳定累犯耿某的情绪,杜世民主动给其母亲打电话邀请她来探监,在监狱和家属双方的共同感召下,耿某树立了改造信心。类似耿某这样改造成功的例子在杜世民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

  在同事眼里,杜世民就是助人为乐的“活雷锋”,同事老胡得了肺结核,大半年内杜世民经常主动替他值班;为了让家在外地的监区新警回家过年,杜世民连续在监区值班11天。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杜世民放弃了休息机会,5月1日一大早他就赶到了监区。在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监区后,因同班的一位老民警不适应新的监管工作形势,杜世民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开导,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长谈,这位与自己同一天穿上警服的老战友内心的抵触情绪逐渐消散。当时已是晚上10点半。

  22时50分左右,当分监区的民警上卫生间时,发现杜世民已经失去意识倒在了地上。同事们立即将其送往狱内医院救治,当晚11时30分,杜世民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宋恩说,杜世民一生的成绩并不惊天动地,但正是有了无数和他一样的平凡人做平凡的事,监狱事业才会坚不可摧,监狱人民警察的荣光才会更加璀璨。(崔东凯 张冲 崔利锋)

传销难绝,到底难在哪儿

而对于一些所谓的“互联网创业”,警察提醒广大群众,要树立理性消费投资经营观念,对网络购物中过分廉价的商品、代理销 ...

甘肃人大原副主任陆武成受贿案一审宣判

利用职务便利,在项目开发、规划审批、职务晋升等事宜上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1626.6155万元。

反腐追赃280亿元如何处理? 上缴国库、发还受害...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经鉴定发现,也有一些赃物是“山寨货”,根本不值多少钱。

学习清洲好榜样 立足岗位作奉献

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活动,把学先进典型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勤政为民、扎实奉献的动力,以工作实绩落实学习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