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生平树德始为楷 半世俭勤终成模—追记白银监狱因公牺牲民警张树俭

2016-11-17 17:03  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2015年5月16日,参加工作32年的白银监狱狱政科副科长张树俭在监狱值班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放下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把生命定格在51岁的年轮上。

  32年的风雨兼程,32年的坚定守望,32年的无私奉献。他把人生最辉煌的32年毫不保留地献给了他所忠诚的监狱事业。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白银监狱狱政科副科长张树俭一大早就来到了办公室,按照科室的值班安排,今天是他值班。

  因处理狱内事务连续加了几天班的张树俭到办公室后,感觉身体不适、发麻无力。同事们都知道,张树俭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劝说他去医院就诊,张树俭说,老毛病了,休息一阵就没事了。当看到喝水时的张树俭连杯子都快拿不住趴在办公桌前时,同事王建太等遂将其急速送到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医院CT检查发现,张树俭脑干出血,终经医院抢救无效因公牺牲。

  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树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工作:把工作交给别人,对这摊子工作不熟,出差错怎么办……

  刑罚执行的“活字典”

  张树俭于1983年1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32年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特别是在狱政管理科担任副科长近20年来,分管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工作业务的时间里,他每年与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白银市检察院联系办理罪犯减刑、假释案件近2000余人次。近5年来,更是奔赴各地办理考察罪犯暂予监外执行100余人次。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他没有任何怨言,一直勤勤恳恳,敬业奉献。

  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奋战在监管改造第一线。他讲政治,努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始终围绕监狱中心默默无闻的勤奋工作;他懂法律,工作中认真钻研法律知识,逐渐成为白银监狱精通刑罚执行工作的专业人才,在罪犯管教工作中坚持原则、公平公正,罪犯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等执法工作严格依法办事;他有正气,他代表白银监狱在与市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局等友邻单位的业务往来中,在与罪犯亲属、社会各界的交流中,都树立和展示了监狱的良好形象。

  “真诚、敬业、工作一丝不苟,无怨无悔,他不但是监狱的财富,更是我们监所处全体同志心中敬佩的人!”这是白银市检察院监所处全体同志对张树俭最为忠恳的赞扬。他置身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32年,在检察院监所处和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同志们眼中他就是身边的英雄,在监狱同事心中他是拼命三郎,在服刑人员眼中他就是黑暗中的灯塔。

  五监区副教导员高国理动情地说:“在一起工作20多年了,在一层楼办公,朝夕相处,说他是监狱刑罚执行的活字典一点不假,我在工作中不懂的,就找法律课本学,课本上没有的就看张树俭是怎么做的。”

  “张树俭,给领导说说换个岗位吧,你这身体,这把年纪,能受得了吗……”同事朋友心疼地劝他,可他笑笑说:“这活我干了近20年了,熟悉了也习惯了,换了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十四监区副教导员王云鹏回忆说,张树俭不但业务强,工作认真,而且法情并重。2008年4月,张树俭和他押送暂予监外执行何某去陇西县菜子镇派出所办理移交手续后,将何某送往家中。在与何某的母亲——一位小脚老太太交谈中了解到,何某与母亲一起生活,何某入狱后,她的生活靠小儿子供给,小儿子生活也很困难,现在何某患病暂予监外执行,不要说给何某治病,就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听到这一情况后,张树俭默默走出了何某的家门,他打电话将何某家的情况向监狱长作了汇报,请示监狱长监狱能否适当给予帮助,监狱长答复监狱还从来没有此先例,既然情况特殊,监狱可以适当予以帮助,当时他们随身携带的钱较少,便向同来的当地派出所民警借了2000元。

  派出所民警说,办了这么多年案件,你们是我少见的法情并重的人,我信任你们,这钱我借。张树俭将借来的2000元交到何某母亲手上时,老人的嘴角抽动了几下,颤颤抖抖地接了过去,临走时张树俭还将自己随身携带的200元悄悄留在了炕头。

  “一个饼子,一袋榨菜,一杯清茶。这是张树俭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从83年认识到现在30多年,张树俭在生活中非常简朴,有时在法院加班到吃饭时,他让同事们去吃饭,自己就是一个饼子,一袋榨菜,一杯清茶。狱政管理科主要的业务就是刑罚执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张树俭却像电脑一样将每个监区的减刑假释罪犯的情况输在脑海里,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计分考核每一项工作揽在自己身上、扛在自己肩上,枯燥平凡的工作就这么一直干着、干着,没有一点怨言,工作32年,他就是白银监狱刑罚执行方面的活字典啊。”张树俭生前战友、狱政科副科长陈俊杰含泪告诉记者。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张树俭是白银监狱一群普通平凡的监狱人民警察中的一员,与我们有着一样的血肉之躯。但他用对事业的担当,选择了一条很多人不愿走、不敢走的路,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坐标。张树俭的质朴,他从警以来的经历和他身后那一连串骄人的成绩,不管是白银监狱的谁,都会肃然起敬。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白银监狱持续安全稳定的华章,他更用了近半辈子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监狱民警的责任与担当。”白银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刘元珍如此评价张树俭。

  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监狱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监管执法工作比较敏感的部分。因此,从分管白银监狱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的那一天起,张树俭投入很大的精力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白银监狱押犯在全省是最多的,每年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近2000件,每次呈报减刑前首先对各监区罪犯的行政奖励进行摸底,再根据摸底情况和法院规定减刑比例,制定政策法律框架内的《减刑假释执行方案》,监区根据《减刑假释执行方案》会议研究呈报减刑、假释名单和相关材料,对监区呈报材料,张树俭采取包干到个人做法,安排科室工作人员每人审查一个监区,再三对审核材料工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并反复叮嘱注意事项,不能出现疏漏。他对各监区上报的减刑假释花名册逐一核对,看是否符合方案规定。从行政奖励的摸底到方案的制定,再到材料的审查,张树俭都亲力亲为。近五年来,张树俭经手办理的罪犯减刑假释案件9422件,暂予监外执行94件,无一出现差错,受到上级管理机关和白银市人民检察院的好评。

  张树俭常常告诉科室的同事,监狱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工作都很重要,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必须做好,同时也是每个监狱民警长期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身上的警服和高墙外的期待。

  刑罚执行工作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尤其是罪犯的刑满释放,不仅涉及罪犯的合法权益,更是关乎监狱公正执法工作和执法公信力。张树俭对科室工作人员制作的每一份释放证明书都认真仔细复核,近五年来,张树俭共复核释放证明书7888份。张树俭发现、协调法院纠正刑事判决书与执行通知书刑期不相符件或刑期计算错误65起,保障了罪犯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在2015年第一次呈报罪犯减刑假释工作中,由于法院将对罪犯是否执行财产刑和履行民事赔偿责任作为认罪悔罪的标准之一,张树俭亲自对罪犯亲属提供收据的复印件一一进行核对,看是否复印齐全,防止工作疏漏,影响罪犯的减刑幅度和法律的权威。

  十监区副教导员楚玉军告诉记者:“加班加点对张树俭来说已经常态化了,他所干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点滴,都能反映这个人的敬业精神。”

  回忆起张树俭,狱内侦查科副科长李明未语泪先流。他认识张树俭18个年头,自参加工作就是他的师傅,业务精通,待人和善,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张树俭打电话。张树俭牺牲前三天,让李明帮忙给填一张表,当时张树俭的手抖得连50多字的表格都无法填写。在张树俭身上,工作就是样板,细节就是鞭策。

  张树俭的同事都知道,张树俭是出名的“固执”和认真,他常说的一句话,监狱执法工作是保证法律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监狱不能公正执法,影响的是党和国家的形象,法律是高压线,坚决不能触,作为执法者、把关者,如果不依法办事,不仅损害的是个人形象,而且损害的是监狱形象,甚至是党和国家的形象。

  有一次,一名罪犯表现较好,但入监时间与监狱的减刑方案不相符,与方案规定相差十天,监区民警为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准备呈报减刑,遂找张树俭看看能不能通融通融。待到向他说明情况后,张树俭一口回绝,告诉这位民警监狱制定方案就是一把尺子,执法工作就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搞特殊,不能厚此薄彼。这位民警当时不理解,认为这是监狱制定的方案,灵活掌握一下没有大问题,还埋怨张树俭太认真、太固执。后来,观看了相关警示教育片后,这位民警理解了张树俭的做法。

  张树俭是个认真人,由于工作认真,监狱领导、同事和业务往来单位的同志都认为,只要张树俭办理的案件他们都放心。

  “白银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少了谁都行,但是少了张树俭,很多工作就不会这样得心应手。”白银市人民检察院监所处的同志们都这样说。

  淡泊名利的“真心汉”

  张树俭从1991年4月就在狱政管理科工作,1996年1月任副科长,和他一起参加工作或一起共事过的同事,有的已经走上了监狱领导岗位多年,有的已享受副处级待遇,而他只是一名主任科员的副科长,而且副科长一干就是19年。对此,张树俭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有人劝他找组织谈谈,解决政治待遇,最不行也要调换一个轻松岗位,每当此时,他总是一笑置之。

  每年年底科室的评优选先时,由于他工作量大且成绩显著,大家一致推选他,他总是再三推托,多次将荣誉让给优秀年轻民警。

  在张树俭32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出现过一次违规行为,众所周知,监狱民警工作辛苦,作为监狱狱政管理科负责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释放的张树俭更是重担在身。在面对诱惑时,他从未动摇,只要是他带过的新民警,都知道他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监狱警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就得把法律刻在脑里,把欲望锁在心里。头戴国徽,就得把淡泊名利,清白做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作为铭记于心的箴言。”

  罪犯在服刑期间患严重疾病,需要办理暂予监外执行,但个别罪犯亲属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担保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推诿不要。遇到这类情况,张树俭就耐心地和罪犯亲属沟通,做通亲属的工作,争取让罪犯获取更好的治疗条件。对暂予监外执行即将期满的罪犯需要实地考察,对有些需要继续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他亲自送到指定医院进行鉴定,甚至昼夜不休,加班加点,力争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好继续暂予监外执行手续。

  今年2月4日,年关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张树俭一行几人去庆阳市宁县考察即将暂予监外执行期满罪犯周某,经过10余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他们于第二天一大早赶到了周某家中,向当地司法所了解周某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的表现后,又和周某一起返回县城去县医院对周某进行检查。周某检查结果出来,病情好转已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须收监执行,但当天雪越下越大,赶回来显然不可能,他们去宁县看守所协调暂时将周某羁押一两天,等到雪后路通返回。由于没有羁押手续看守所拒绝了他们,无奈之下他们冒雪赶往平凉监狱,经过近11个小时艰难行程,终于在深夜12时平安到达平凉监狱,将罪犯周某暂时羁押。因为突降大雪,行程变化,张树俭随身携带的胰岛素、降压药不够,不能及时用药,他的脸色又变得黑青了,嘴唇干裂了,翘起了一层皮。

  罪犯因突发疾病在监狱死亡,很多罪犯亲属往往对监狱有极大的误解和不客观看法,个别罪犯亲属甚至对处理后事的民警百般辱骂,每一次都参与处理罪犯死亡后事的张树俭更是多次经历了罪犯亲属的撕扯、推搡、吐口水、扔矿泉水瓶、辱骂。对此,张树俭都能保持冷静,并耐心解释、劝解沟通,最终取得家属的理解,妥善处理死亡罪犯后事。

  面对整天繁重、琐碎的工作,面对罪犯亲属的不理解,张树俭从未在同事前抱怨过一句,从未将别人的误解和所受的委屈向别人诉说一句。

  2012年,司法部在全国监狱戒毒系统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张树俭所写的《罪犯死亡处理》课题被省监狱管理局印发全省向各监狱推广。

  白银监狱副监狱长王作君动情地说:“监狱民警的工作很平凡,但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着一个监狱人民警察的价值,也许会有人说张树俭是个油盐不进的老腐朽,可是在我眼中他是两袖清风、活得坦坦荡荡的榜样,更是我和监狱同事们工作中的方向标。”

  恪尽职守的“实干家”

  张树俭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每天早晚注射胰岛素两次,除了正常的上班外,还有监狱安排的总值班员、周末科室值班、其他临时工作安排和突发事件处理,他都从无怨言,随叫随到,服从安排,没有因身体有病而拖延或推诿。有时因为事情着急,来不及吃早餐,注射完胰岛素后匆匆赶到办公室,事情没有忙完就出现心跳加快、眩晕、冒汗等低血糖症状,而他要么找一颗水果糖“治疗”低血糖,要么吃几口馒头饼子缓解症状,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工作。

  工作中,他事事亲历亲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很多次办公室同事看到张树俭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去医院检查,而他总是说,等忙过了这一阵就去检查。工作永远忙不完,他一拖再拖。有一次,同事武鹏霞见他脸色不好,劝他去医院,他还是那句话,“等忙过了这一阵就去检查”。武鹏霞劝说不动,便打电话给张树俭妻子薛秋梅,在平凉看望婆婆的薛秋梅打电话让他去医院检查,他满口答应,之后又忙于工作根本未去医院。事后还埋怨武鹏霞不该打这个电话,让老母亲和妻子担心。

  “选择监狱警察,就是选择了牺牲和奉献”,张树俭曾多次对同事说:“为了自己的良心,我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这身警服,唯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庭。”狱政管理科的几位科长周六周天要安排轮流值班,张树俭从来没有因为身体有病而提出给他少排班或不排班,其他科长家中临时有事他听说后主动顶班,最后弄得几位科长有事在他面前都不敢念叨。他80多岁的老母亲在平凉生活,由于平时工作忙,他只有利用每年春节或国庆放假不值班的几天回去陪老母亲。有一年大年初三,一名罪犯突发心脏病死亡,他在平凉家中只待了一天,监狱便打电话叫他回来处理善后工作,他怀揣着对老母亲的愧疚赶了回来,对此事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不论是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工作需要他,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张树俭妻子薛秋梅说:“平时让他看病,他总说好着呢,有时在家吃饭,电话一响,放下饭碗就去单位。跟他生活20多年,打胰岛素已经10多年了,每天早晚都打,他出差时,别的操不操心,针和药是必须叮嘱他带上的。他是个很简单的人,话少,就知道干,有啥事他只知道做,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晚上趴在床上写东西,我曾对女儿说,你爸就像个铁人似的,常常晚上不睡觉整理材料,一说他他就说没事,晚上安静便于思考问题。每次回到家看到他累得动不了的样子,我就忍不住心痛,有时我就想不通,他干工作哪来那么大的心劲呢?”

  倒在工作岗位上送到医院后,张树俭留给妻子最后的话是:没事,我还值班呢。

  “他走了,我的天就塌下来了。”薛秋梅泣不成声。

  张树俭不幸因公牺牲,最伤心的是他的女儿。在女儿印象中,爸爸总是很忙。“有时总觉得对我关心不够,心中不免抱怨他。在单位,或许我的爸爸不是太优秀,但在我心中他是最优秀的,我为有这样一个爸爸感到骄傲!”张树俭女儿张芸告诉记者。

  在妻女心中,他是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大树,但是这棵大树撑起最多的却是他的监狱事业。多少年来,无数个节假日和夜晚妻子和女儿相依度过,无数次面对妻子和女儿渴望的眼神而无法解释。起初,妻子和女儿对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家庭颇有不满,她们渴望得到呵护和照顾,每逢加班,他都是在妻女埋怨的眼神中满怀着愧疚走出家门。

  在张树俭的心中,工作的事最大。

  “没想到他就这样走了,我们都很难过。”狱政科民警武鹏霞痛心地说,“前一阵子他就跟我们说,身体不太舒服。我们建议他去检查,他一直忙着工作没有去。他还说,忙完这阵子就去医院看看。这句话成了工作之外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倒下……”

  “顾全大局,以身作则,有高度责任感,团结同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人忠厚诚实。”这是白银监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张珍眼中的张树俭。

  “每周要来监所处一次,一来就抱着一大摞材料,特别敬业,工作勤奋、业务娴熟,他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和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处室的每一个人,也折射着张树俭同志朴实无华的做人标准,他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白银市检察院监所处处长沈海云如是说。

  在监狱同事们的印象中,张树俭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他因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被甘肃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等部门评为“全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并多次获得厅局和监狱的表彰奖励,先后6次被监狱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次被监狱评为先进工作者;2009至2011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8年2月、2011年1月、2015年1月3次被省监狱管理局记个人三等功;2014年7月荣获从事监狱劳教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证章;2015年1月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先进工作者。

  “生平树德始为楷,半世俭勤终成模”,2015年5月18日15时,大家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张树俭的遗体告别,挥泪送别这位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和好同事。

  白银监狱某监区罪犯魏某,服刑期间因患严重疾病,暂予监外执行,在住院治疗期间,医治无效死亡。5月18日,魏某的母亲得知张树俭去世的消息,辗转找到张树俭的朋友电话号码,打来电话说,虽然自己儿子治疗无效走了,但在办理儿子魏某暂予监外执行过程中,张树俭科长热情服务、依法办事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办事效率及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让她一家人非常敬佩和感激,早就想感谢张科长,但被他拒绝了,现在张科长走了,她要赶来祭奠一下张科长,表达一下她及家人的心愿。

  张树俭走了,带着对老母、妻子和女儿的无限眷恋,带着他未尽的工作,带着大家对他的扼腕叹息走了,他走得是那样的匆忙,来不及向80多岁老母亲打一个问候的电话,来不及向妻子最后叮咛一句,来不及看女儿最后一眼,来不及向同事交待一下工作,他带着无尽的遗憾走了。但他工作叫真、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精神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永远留下了,留给家人、朋友、同事无尽的念想。

  在他32年的工作生涯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动人事迹,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的感人故事,是他始终牢记宗旨,不忘使命,公正执法,维护稳定的职责;是他忠诚党的监狱事业,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尽职尽忠的奉献。他无声的奉献荡气回肠,让每个人的心中平添了一份感动。

  人生,就该像张树俭一样,更多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