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 拟禁止商家随意电话推销

2016-11-17 07:1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白阳)接受过商家一次服务,就会接到没完没了的“电话骚扰”“短信轰炸”?这样的烦恼将有望终结。根据15日起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商家不经消费者同意拨打推销电话、发送商业短信和邮件的行为或被禁止。

  送审稿规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保密和管理制度,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向消费者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电脑等电子终端或者电子邮箱、网络硬盘等电子信息空间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推销电话。

  送审稿明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联系方式、收入和财产状况、健康状况、消费情况等。经营者须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同意,不得收集与经营业务无关的信息或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

  消费者明确要求经营者删除、修改其个人信息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删除、修改。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经营者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及时通知消费者。经营者已履行明示义务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的证明资料应留存至少三年。

  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配套法规,此次发布的条例送审稿还对“价格欺诈”“产品召回”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以争议颇多的“最终解释权”问题为例,条例明确,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使用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的,应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不得规定经营者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同时,规定中不得含有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解除合同的权利,或排除、限制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选择诉讼或者仲裁等权利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送审稿强调,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条例保护;以牟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适用本条例。这意味着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职业打假人”或将难以得到消法保护。

  各界人士可在12月16日前,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chinalaw.gov.cn)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送审稿提出意见。

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视频宣传片

11月16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在中国长安网开通比赛官网官微。

黑龙江省委原常委韩学键案一审宣判

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超三分之一"百名红通"落网 都是怎么追回来的?

“百名红通”人员都是谁?37名“百名红通”人员都是怎么追回来的?下一步,加强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还要出哪些招?

一个人温暖一座城

从他们和陈清洲的故事中,感受陈清洲一心为民、大爱无私的公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