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二法庭的法官走在去往凤鸣镇阳凤村巡回开庭的山间小道上。远处是宽阔的长江和云阳县新县城,30公里外的旧城区已被江水淹没。

10月24日,第五法庭的法官在受伤后全身瘫痪的刘其兰病床前开庭审案。

第一法庭在平安镇白龙社区审理一起身体权纠纷案时,众多村民前来旁听。以案释法是基层法官巡回开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在第三法庭审理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休庭期间,被告的弟弟突然与原告代理人发生争执。法官(中)耐心劝说他要保持冷静。

原告刘其兰案开庭现场,对法律知之甚少的几位被告默默地坐在被告席上,全靠代理人帮他们进行法庭辩论和陈述。

10月25日,第一法庭的法官在前往平安镇白龙社区巡回开庭的路上遇到塌方,法官及法警下车把石头搬开。

10月25日,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在云安镇大院坝社区审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此案涉及40多名被告,法庭只能分批进行审理。

第三法庭在云安镇大院坝社区巡回开庭时,使用数字巡回审判装备对庭审现场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10月27日,第一法庭副庭长覃仕斌(右)微笑着走出重庆市首批员额内法官遴选面试云阳考场。进考场前他还非常紧张,现在可以松口气了。杨晋峰 摄影报道
10月24日,阴雨绵绵,寒气逼人。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开车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乡间盘山道的颠簸,穿过两处塌方地段,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五法庭的两名法官和一名法警准时于上午十点前赶到桑坪镇团坝村村民刘其兰家,对因在农村自建房施工过程中导致刘其兰一级伤残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进行第二次巡回开庭。
一到现场,法官们便熟练地忙活着挂国徽,摆桌凳,摆放电脑、打印机、现场视频设备等。由于连日下雨,屋里阴冷潮湿,他们还特地找来一个烤火炉放在全身瘫痪的原告刘其兰病床前。十分钟后,一切就绪,担任审判员的第五法庭庭长温春来敲响法槌,开庭审案。
这是一起在三峡库区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件。村里人盖房子请来乡亲帮忙,相互间没有签订任何承包合同或用工合同。刘其兰发生安全事故后,维权难度很大。法庭上,原被告双方各执己见,但举证时却拿不出证据材料来。而且被告提出申请将被告方在原有5人的基础上再追加3人,把当时一起帮工的所有人都追加成为被告。这使得法官们必须重新核实情况。第五法庭所在的高阳镇离这里往返车程要三个多小时,开庭前法官们为核实案情已经跑过三趟,估计这下又得跑三五个来回了。
“不仅取证难、核实难,而且送达难。”10月26日,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庭长杨生全给记者讲述了其间的一次经历。去年底,他们下乡给一起案件被告方送达传票,其实那人当天就在村里,可打电话总是不接,几经周折找到他家,却发现大门紧闭无人应答。第二次,他们通过邮寄方式送达,被拒收退回。第三次,他们终于联系上被告,与他确定好下村巡回开庭的时间,结果又扑了个空,开庭当天被告说自己在外地。
在这里,基层法庭的辖区很大一部分地处偏远山区,邮局信件只能送到乡政府所在地,许多法律文书不得不由办案人员亲自送达到当事人手中。但许多当事人认为吃官司不光彩,存在抵触情绪,经常是能躲就躲。加之库区的盘山乡村道路坡陡弯多,路窄难行,雨天塌方时有发生。车到不了的地方,法官就得翻山越岭,走泥泞羊肠小道。送达法律文书成为一件很耗费体力精力的事。
云阳县人民法院所属的6个基层法庭中,有2个驻地在移民重镇,3个在大山深处,1个在新开发中心镇,总共15名法官每年要办理2600多起案件。案多人少,法官工作压力大。他们常年在农村办案,条件艰苦。去年第二法庭新来一名学法律的大学生,仅干了两个多月便辞职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父亲生病,无法照顾,家里负担重,想回城进入薪水较高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4天的采访结束时,记者在重庆市首批员额内法官遴选面试云阳考场内,又见到了前来参加面试的云阳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这些常年忙碌在田间地头的“田坎法官”也颇有些“赶考”的紧张。第一法庭副庭长覃仕斌面对考官说出了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基层法官是个‘心苦’的职业。需要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仅要有热心、公心,更要有诚心、耐心。在法庭工作能更好地贴近百姓,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感到开心快乐的事,值得我们去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