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执行大数据系统首次亮相
点点鼠标“秒控”老赖财产
执行法官外出执行只携带一个安装了“移动执行APP”的手机,就可以方便地将执行过程全程记录下来,还可以跟法院内的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视频联络沟通。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公开能“秒控”被执行人财产的大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这次推出执行案件大数据系统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全面查控被执行人财产。
记者发现,回到法院后,执行法官可以登录执行流程管理系统办理案件,系统为执行法官自动梳理待办事项,提醒法官尽快办理。
新的执行案件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强了对执行工作的内外监督。在法院内部,建立了覆盖全市法院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将每个案件的执行流程分为37个关键节点,节点信息即时同步纳入系统。这些节点信息均向当事人公开,当事人可以随时查询案件进展,跟踪督促执行。
针对被执行人,系统充分运用全市法院执行大数据,勾勒出被执行人各类信息的全景视图,多方位掌握被执行人社会关系、消费情况等信息,建立被执行人履行能力评估模型,提供被执行人身份、行踪等相关查询,辅助追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监测失信被执行人动态,预测执行工作态势等。
据了解,上海法院将进一步完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将查控内容覆盖到社保、公积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领域,做到所有财产形式“全覆盖”;缩短查控反馈时间,提高查控自动化程度,做到“查、扣、冻”一条龙服务,用信息技术“秒控”被执行人财产,防止财产被非法转移或隐匿。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底,上海法院共收执行案件10.9万余件,同比上升8.87%;结案10.4万件,同比上升7.75%;实际执行到位582.97亿元;实际执行率62.63%,同比上升8%。
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介绍说,该系统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逃避执行、干扰执行、消极执行等现象,帮助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提高执行效能。(余东明 黄浩栋 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