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警官学院党委召开会议,围绕如何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新一轮强警兴校人才培养方案展开热烈讨论。“强警兴校核心是能实战,关键是育人才。”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尚建荣表示,学院的改革方向、进程和力度,关系到江苏公安工作和警队建设大局,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抓科研,贴近警队育人才出成果,放眼未来搞改革谋发展,努力培养实战型复合型警务人才。
江苏警官学院党委确立了“面向实战、面向警队、面向未来”的办学导向,抓住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两个重点双轮驱动……一场应势而为的深度变革正在江苏警官学院进行。
聚焦素质强警,绘制人才培养路线图
梁慧稳有两个身份:副教授和派出所民警。按照江苏警官学院教学、调研、课题研究“三年一轮”的要求,梁慧稳今年10月到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梅园派出所进行为期一年的调研锻炼。
10月24日,记者在梅园派出所采访了梁慧稳。她告诉记者,在派出所除承担分工的工作外,还要对派出所民警管理课题进行研究,“用一年时间完成一个课题,还是很紧张的。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教师的调研成果必须围绕公安实战需求,要达到帮助基层民警、学院学生提升实战水平的目的。”
江苏警官学院走过了67年发展历程,一批批民警在这里“加钢淬火”,一批批业务骨干在这里砥砺成长,一批批合格警务人才从这里走向各地公安机关。
在江苏警官学院开展的“服务公安全局与建设一流强校”大讨论中,学院领导和教职员工直面问题,直言不讳:以教育模式转变带动教学整体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与基层公安机关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面对现代警务挑战缺乏前瞻性研究;组织训练模式针对性不强等。随着讨论的深入,学院上下达成共识:必须聚焦素质强警目标,构建“新型人才培养路线图”。
在此基础上,江苏警官学院关于以强警目标为统领推进改革强校的意见诞生了。这份意见,不仅提出江苏警官学院要“加快建设站在时代前沿、具有一流水平和警察特色的公安高等学府”,而且围绕如何培养公安机关和用人单位双满意的实战优秀人才提出了具体措施,成为激励全院加快改革步伐的“宣言书”和“动员令”。
对接警务战略,打造优秀公安智库
“当前,公共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暴力恐怖、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应根据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治理策略。”近日,学院院长、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负责人、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张兰青在江苏省智库峰会上作了《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对策思考》的专题演讲,引起了各地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江苏警官学院出台了《建设全国优秀公安智库推进计划》,率先开展公安智库建设。2010年7月,经省公安厅批准,江苏警官学院设立了现代警务研究中心,承担起规划和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警务理论和警务实战研究的任务。2015年9月,经过遴选,公安部批准江苏警官学院设立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为公安机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公安改革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今年7月,省公安厅、省综治办、维稳办依托江苏警官学院组建的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并被确定为省重点培育智库。
江苏警官学院党委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智库工作,每年指定15个左右重点课题,由院领导挂帅,组织开展课题攻关,围绕公安实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警务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与各地公安机关的合作,先后组织并承担了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被采纳或推广应用;决策咨询报告《实战化职业警队建设视阈中的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被公安部和省公安厅采纳,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决策咨询报告《社区单元警务改革研究》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教官队伍
近年来,江苏警官学院确立人才兴教强校理念,坚持以提高教学能力为核心,打造能实战、赢实战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素质教研队伍,更好地改革强校、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为满足培养教学科研队伍的需要,他们启动了以“名师立校、名师立学、名师立教”为主旨的名师工程,通过实施“新苗计划”和评定“教学名师”,形成各层次发展格局。
为了拓展干部教师实践经历,近年来,江苏警官学院联合兄弟院校,组织多批次教学科研创新集训;联合省市警种部门,参与实战,研究战法,200余人次干部教师参加重大实践活动;面向基层公安机关,每年安排50名干部教师到县分局和派出所锻炼调研;开拓国际视野,了解掌握国际警务变革发展动态,98名教研人员分批出国访学。
打造实战型师资队伍。从教师中评聘具有较强实战化教学和警务研究能力、具备一定公安实战能力的人员为专职教官,从全省公安机关教官库中选聘具有较强公安实战能力,并具备一定实战化教学和警务研究能力的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官。截至目前,学院先后召开9期教官换岗实践兼职教官聘任会,近百名公安一线优秀实战教官充实到教学团队。
完善校局合作机制,联合各地公安机关共同组建公安实战教学联盟,为加快构建新型公安民警教育训练模式搭建了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共建立了9个校局合作基地、10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
坚持从严治校,培养优良校风学风
“这里不但是教知识、讲技能的课堂,更应该是强纪律、炼作风的‘熔炉’。”全国师德标兵、排爆专家孙光教授感慨地说,学校的风气怎么样,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基层公安机关也会产生辐射影响。
学院是警察职业生涯的起始点、起跑线,必须对学生的行为、纪律、作风严格要求、全程跟进。近年来,江苏警官学院始终把从严治校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持续加大严教、严学、严考、严管力度,大力培育“无私奉献”的校风和“政治坚定、学习勤奋、作风踏实、警纪严明”的校训。学员们在大学里自觉淬炼忠诚信念、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前瞻意识和能实战、赢实战的意志品质。
记者了解到,江苏警官学院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学生日常养成教育,以严格的警务化管理锻造公安大学生的“精、气、神”。他们修订了《学生警务化管理实施细则》《学生警务化管理督察条例》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做到“警务训练严格化、警容风纪规范化、学习生活制度化、内务卫生标准化”,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院根据学生思想特点,不断规范学生警务化管理环节,优化学生管理干部值班流程,加强学管干部日常管理常量考核。同时,加大督察力度,不断加强校园督察队建设。学院坚持即始即严、一严到底,所有学员从一日生活到内务管理,从警容风纪到出操上课,一切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办事。(金 衡 杨形涛 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