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群众纪律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行为准则

2016-11-05 09:34  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六中全会公报强调“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权威专家认为

群众纪律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行为准则

  □法治视角解读六中全会公报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为了强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避免党脱离群众。

  群众纪律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处理党群关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应该增强党章意识,时刻以群众纪律衡量自己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目前最关键的仍是要约束“一把手”的权力,加强民主决策,强化民主集中制,这是最根本的一个方法。其次,应该强调要依法行政。决策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要在程序上依法进行

  “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对群众路线再次做出特别强调。

  公报明确规定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方针,群众路线则是这个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健康、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活过程中,绝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批评与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正确方向。

  “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机制来看,需要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动力,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改进工作,由此推进管党治党工作。所以,群众路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智慧源泉。”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也认为,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的如何,必须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所以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贯彻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

  群众路线是目标也是落脚点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1928年至1929年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的群众路线也由革命时期进入执政时期。最早注意到这一根本变化的是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组织分布到全国每一个城镇和县区,每一个重要的企业,并且分布到各个民族。”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了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要树立六个群众观点,即“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2010年后,中央又提出和增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这些重要观点是对七大以来的群众观点的新发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解决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分析说,显而易见,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党的群众路线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拓展。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群众路线的思想已经扎根于党内,进而长成参天大树。六中全会公报更是指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在许耀桐看来,上述论述明确规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为了强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避免党脱离群众。”庄德水说,所以我们党规范政治生活,需要坚持群众路线,“我们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对可能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改正,从而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记者分析说,“我个人认为,群众路线并不是在革命年代或者是艰苦年代才有的。我们走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比如说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都是群众路线的一部分。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这是核心,群众路线是目标也是落脚点”。

  破除官僚主义重在一心为民

  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形成了许多管用的经验,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个别领导干部的作风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当官做老爷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个别党员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手中权力的性质,往往把权力当成一种特权,把官职也作为一种特权,认为自己做了官,就掌握了权力,就比人民群众有更高的地位或者有更多的权力,背离了权力的初衷,没有考虑到权力的公共性。”庄德水向记者直言,目前个别官员漠视群众利益,没有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的时候特权作风比较明显,伤害了群众的利益。

  在此次公报中,对群众路线作出了更加明确的阐述。

  “在‘群众路线’方面的论述中包含三个新亮点:一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最好途径,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要做到‘三问’。”许耀桐说,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二是提出“三个不允许”,即“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三是提出“三个深入”,即“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三问”及“三不允许”“三个深入”,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方面。

  在庄德水看来,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是主要的内容,“我们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提高服务水平,这是党组织走群众路线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另外在决策方面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多方面协调,统筹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避免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特别是劳民伤财的或者是政绩性的工程”。

  “目前在群众路线的落实方面,最好建立一个联系群众的机制,包括我们党员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更多地考虑人民群众的疾苦,放低自己的身段,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庄德水建议,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公开决策,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该主动征求群众的建议,“现在传媒技术比较发达,媒体平台也比较广,把这些信息和群众主动沟通,一方面获取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获得他们的支持,避免政策上的冲突。还有一点,要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比如,现在各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快审批速度、提高效率,避免工作拖延,要以实实在在的高效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叫停“形象工程”需改考核机制

  “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表述中,公报的上述内容同样引人注目。

  竹立家告诉记者,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是典型的背离群众路线的表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大搞‘形象工程’纳入群众纪律规制的范畴,是以严明的纪律引导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切实珍惜民力,最大限度提升群众获得感”。

  对此,庄德水评价说,“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涉及到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现在是崇尚GDP、数据至上,扭曲了对自己施政行为的看法。现在我们要着力改变政绩考核方式,不仅要看GDP,还要看群众的评价”。

  “要改变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考核方式。”庄德水建议,另一方面,像大型社会公共工程或项目在决策过程中要实行专家论证,征求社会意见,不能把重大事项的决策变成内部决策。

  “群众纪律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处理党群关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应该增强党章意识,时刻以群众纪律衡量自己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竹立家则建议,目前最关键的仍是要约束“一把手”的权力,加强民主决策,强化民主集中制,这是最根本的一个方法,“其次,就是要让这些工程、项目、采购按程序进行,现在个别决策不是依法进行的,而是领导干部一个人拍脑袋决定的,相关过程全都免去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强调要依法行政。决策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要在程序上履行”。

  此外,竹立家提出要强化监督,“不仅仅是党内监督,还要全面监督,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公众舆论、普通党员、普通群众等都要监督,要吸收各个方面监督的力量。最根本的还是要认真落实六中全会的部署”。(赵丽)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