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民政部发文开展寒冬救助:防止冲击社会伦理底线事件发生

2016-10-28 00:03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今年寒冬将至,民政部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借鉴历年专项救助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今年的“寒冬送温暖”工作。特别要以全国救助管理工作模范人物,河南安阳救助管理站原站长许帅同志先进事迹为引领,做到“视救助对象为亲人”,切实做好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救助。

  据悉,为维护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民政部自2010年起连续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以下简称“专项救助工作”)。

  《通知》提出,要高度重视寒冬救助工作。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把“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总结历年来“寒冬送温暖”工作情况,继续发扬好的传统,杜绝经验主义和麻痹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畏难情绪,把保障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安全当做大事、要事来抓。要以许帅同志精神为引领,真正做到“视救助对象为亲人”,充分发挥救助管理机构“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确保不发生因工作不当而造成冲击社会伦理底线的事件。

  《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细化部门职责和协作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主动加强与公安、城市管理、医院等单位和部门的协作,严格执行发现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措施。强化乡镇(街道)救助管理工作职责,推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救助,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要求。

  《通知》强调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抓实做细重点工作环节。严格落实救助管理工作“六必须、六不得”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细致排查隐患,切实堵塞漏洞。在重点区域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地毯式站外摸排,特别是在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可能露宿的在建工地、城乡结合部、桥梁涵洞等地,通过提高巡查频次、设立临时救助点、设立救助标志等方式,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救助服务,保障临时遇困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

  《通知》提出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积极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普通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和网络平台、公益组织的联系,拓宽寻亲渠道,帮助受助人员及时返乡。

  此外,《通知》还提出,各地民政部门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指导社会力量参与发现报告、引导求助、志愿服务等工作。救助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日常街面巡查和站内救助服务。注重调动民间信息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交出租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等热心群众积极性,主动提供救助线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了解民情、反应迅速的特点,及时提供救助线索。各地民政部门应根据信息提供质量和救助落实效果,在做好评估的基础上,对线索提供者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奖励。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