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向 夯基础 求突破
在新起点上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
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董仚生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南昌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加强创新社会治理重要批示精神,就主动适应新形势、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南昌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是当前全省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河北政法综治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学深悟透,把握正确方向
“南昌会议”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要求具体、措施精准。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体现在孟建柱同志的主题报告中、体现在郭声琨同志的总结讲话中、体现在江西等地介绍的先进经验中。在组织省市县三级收看视频会议基础上,河北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学深悟透,切实把握新时期平安河北建设的正确方向。
深刻把握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社会治理规律和特点,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重点任务,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方向、忠诚履职、坚定信心、务实作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建设。
深刻把握主题主线。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也是“南昌会议”的主题和主线。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目标、新要求。围绕联动融合深化创新,探索推进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实现力量统筹、资源共享,促进地区协作、条块互补,加快形成社会治理工作合力;围绕开放共治深化创新,健全多样化治理模式,以开放心态、市场机制平等对待和吸纳社会力量共同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加快实现社会共治;围绕民主法治深化创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充分运用基层自治、协商民主、网络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围绕科技应用深化创新,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实现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深刻把握先进经验。“南昌会议”集中介绍的各地的经验做法,是助推河北政法综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他山之石”。学习借鉴先进理念,牢固树立“数据治理”的理念,对社会治理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共享;牢固树立“合作、互通、共享”的理念,打破数据信息壁垒;牢固树立“社会共治”的理念,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加快实现社会善治;牢固树立“人民民主”的理念,完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社会治理基础平台。学习借鉴先进机制,把健全党政领导责任制作为龙头工程,实行差异化考核,奖惩并举,切实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学习借鉴先进方式,引入、创新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教化、心理疏导等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效能。
二、坚持与时俱进,夯实工作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围绕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平安河北建设基础进一步加强。
大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在党政主导方面,把健全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作为主要抓手,特别是强化过程管理,把一年一考变为一年四考、年考与季考相结合,实现了由一次动力变四次动力,考核指挥棒的工作推动效果愈发明显。在社会协同方面,重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机制。我们率先探索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险,政府为每人每年投保100元;一旦出事,保险公司每次事故每人赔偿限额为30万元,有效缓解了“个人赔不起、政府赔不得、不赔不公平”窘境。截至8月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已经全部落实,政府到位资金2500余万元,提供风险保障34亿元。在群众参与方面,重点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全省已有50多个品牌志愿组织,其中,石家庄市“绿丝带志愿服务队”、“正定常山红”志愿者队伍等8个品牌为省级培育品牌,他们如同满天繁星,辉映燕赵,在平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加强规律研究,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排查、分级防控,对有可能成为“民转刑”案件的,按照萌生期、酝酿期、激化期实行动态监控、精准化解,防止质变,现已初见成效。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以主体多元、手段多元、平台多元为支撑,全省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万起,化解率达到97%以上。
大力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推进综治队伍专业化建设,千方百计加强综治组织建设,市、县两级综治办逐步增加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干部的比例,每个设区市综治办至少有1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综治干部的法律素养和职业能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制定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做到有场所设施、有工作人员、有经费保障,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制度,推进基层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全省共建立了15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专职调解人员达7500余人。
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推进“民调通”信息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作中迟报、漏报、化解责任不明确、化解不及时、不彻底等突出问题,提升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已有13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平台建设,入网手机终端20000多部。启动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建立了省级层面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完善了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系统备案监管制度,向中央综治办申报石家庄、邯郸市作为全国示范城市并得到批复。强化寄递物流业管理,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推动寄递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开箱验视、实名寄递、过机安检,争取早日实现“三个100%”。
三、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攻坚突破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结束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连续召开了省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务会三个重要会议学习谋划部署。赵克志书记、张庆伟省长都作出重要指示。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孟建柱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河北实际,打造平安河北建设升级版,打好河北综治工作翻身仗。在切入点上,我们打算围绕突出问题,瞄准差距短板,尽快在四个方面实现攻坚突破。
在综治领导责任制上实现攻坚突破。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综治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差异化考评奖惩机制,创新奖惩激励手段和载体,努力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体系。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上实现攻坚突破。研究制定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意见,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明确标准、加强保障,加快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基。
在综治信息化建设上实现攻坚突破。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平台、系统,拓展深度应用,整合数据资源,实现政法综治信息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提升政法综治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高效性。
在工作保障上实现攻坚突破。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综治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专项规划,纳入财政预算,提高保障水平,加快谋划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综治信息平台等重大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