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本来你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不可以咔嚓一下就走?
王旭光:细节,我很注重细节,任何细节不能出一点纰漏。
记者:假如你就这么走了,后果是什么?
王旭光:假如我走了,打个比方说,换了个人送快递,负责这个区域,万一,比如说这个快递员,给这个人送快递,给那个人送快递,说那小子干半个月,连钱都不要就走了,有问题吧,或者有毛病吧,万一在他家人面前说,或者他们听见了,该怎么办。
记者:所以你要把这个做到顺理成章,不让任何人怀疑。
王旭光:对。
记者:他哥哥这块就算完了,接下去你又盯上哪条线索了?
王旭光:这时我的心理打击挺大的,说实话。
记者:能叫白搭了吗?
王旭光:也不能叫白搭,最起码,因为我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你每一步每一步的工作,最后需要一个汇总,汇总的时候,每一个点,每一个点,都会起到很细微的作用,会起到作用,不是一点作用没有。
从2011年年底开始,半年多的时间里,两次卧底排查都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身心俱疲的王旭光跟领导要求,撤回东宁。但就在这时候,王旭光同事得到信息,周建功逃亡之前,在辽宁曾经使用过的一个手机号突然间又开通了,根据侦查,此号出现在了辽宁本溪。为了排查这个手机号,王旭光还没来得及回黑龙江,就又直接赶赴本溪。
王旭光:当时我们很兴奋,突然间就开通了,之前我们通过一些侦查手段,固定这个手机号,去了之后,活动范围一直在小区里是一个小区,但是不知道是用这个手机号,一天也打电话,来回打电话,正常使用,但是不知道是谁,手机号的名字我们核实,不是本人用的,手机号登记的名字,不是登记这个人用,是另外一个人用,另外这个人,我们不清楚,就知道在这个小区,前期我们也上小区里摸排过,没有线索,我说怎么整等一等,看看吧,看看手机号。通过分析他手机话单,分析了一下,后来发现,他经常跟一个店面,店面一个老板经常通电话,我认为是有联系的,店面还是一个比较偏的地方,不太好做侦查工作,我说这怎么办,我就在店面对过瞅,我发现他,每天上班坐租车过来的,下班也是坐出租车走的。
记者:谁?
王旭光:这个店面老板,他也不是用这个手机号,只是这个手机号给他打过电话,很勤,并且时间段很早,有时候早上起来,有时候晚上,我们认为有密切联系,我说这怎么整,干出租吧 ,就习惯了,之前也干过快递员,我说干出租吧,反正我车开得也挺好的,我就应征了一个出租车公司。
在本溪,王旭光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出租车的哥。
王旭光:后来我就蹲在这个小区门口,来人我一看不是他,我就不拉,他一来之后,我把车开过去,一打开,正常就上我的车了,上我车之后,问上哪儿,因为我知道他的店在哪儿,他就说上哪儿,我就把车开过去了,连接了两天,你不能再接了,怎么老这个司机,没有什么任何线索,后来我说这怎么整,停了两三天,再过了也就三天左右,我接着去拉,这时需要换个装束,或戴个眼镜伪装一下,这时候他接了一个电话,我就卡着这个时间了。
记者:你要专门找一个能拉着他,他在车上还能接电话的时间,你要去拉他。那得多巧?
王旭光:因为有时候只有一种笨办法,因为我没有别的办法,再一个,我的侦查经验还是比较少,因为以前没有干过这个,我就赌一把,有时候也是靠赌,他接了一个电话,我就通过他接电话的口气,方法,认为是他的家人,那边我们通过调电话单,这个时间段,这个电话给他打的电话,后来我认为,应该就是他的家人或亲属给打的。
就是用这样的笨办法以及技侦手段,王旭光排除了这个电话号码与周建功有关联的嫌疑。在本溪做了二十多天的哥之后,王旭光悄然回到东宁,开始等待下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