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重庆政法委书记刘学普:大力加强“三基”建设 推动平安建设纵深发展

2016-10-22 17:52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学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发展大势,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是推动新形势下政法综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针和行动指南。孟建柱书记在这次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篇贯穿创新的主题、体现了创新的思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举措,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切实贯彻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的要求,我们在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工作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强化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素质(简称“三基”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水平,打造“升级版”平安重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一、高度重视“三基”建设,科学谋划确定思路

  “万丈高楼平地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讲的都是基层基础的重要性。基层基础是推动政法综治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石,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强有力的基层基础作为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层不牢、基础不稳,那么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抓基层打基础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只有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加大基础保障,充实基层力量,方能牢固社会稳定的根基。重庆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市情和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基层基础建设还相对薄弱的实际,创新提出“做强区县、做实镇街、覆盖村居、形成网格”的总体思路,把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素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来谋划和推进。坚持思想上更加重视,真正将更多的精力、注意力投向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向基层,确保“三基”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坚持主题式推进,对“三基”建设,我们每年确定一个主题,2015年是攻坚年,2016年是提升年,2017年是巩固年,紧紧围绕主题扎实推进每年的工作,确保主题不变、思路不移、焦点不换;坚持项目化管理,每年都对全年“三基”建设的重点项目作出安排,各区县实施项目化管理,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整体提升“三基”建设的水平。全市政法综治工作基层薄弱、基础脆弱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维护安全稳定能力明显增强。

  二、狠抓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基层力量配备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应该将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素质纳入全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扁平化、专业化要求,调整设置机构,盘活用好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活力。近年来,重庆市编办向区县新增下拨260名行政编制,使每个区县政法委、综治办平均增加了6人。镇街综治办(安监办)加挂信访办、防范和处理邪教办牌子实行“四办合一”。在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明确要求镇街党委班子中设政法书记专抓政法综治工作;村(社区)设综治专干,纳入“四职”配备和管理。全市派出所、司法所实现了“一乡镇(街道)一所”,每个司法所平均达到2名以上工作人员;全市建立社区警务室3005个,配备社区民警4200多名;建立便民诉讼联系点1800余个,配备便民诉讼联络员近8000名,“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网络覆盖所有乡镇村社,把司法服务延伸到了群众身边;建设派驻基层检察室42个,推动了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提升了干警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各区县均设立国安办(科),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提升了实战能力。

  三、夯实基层治理平台,提升统筹协调能力

  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是实现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资源整合,才可以将政府、公众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的能动性集约化地开发和运用起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创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创新社会治理,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共同担负的重大责任,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统筹部门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新格局。经过长期实践,重庆形成“三级”体系,将资源有效聚集。在区县层面,以“大平安”为载体和抓手,发挥综治委(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组建深化平安建设专项工作组,协同推进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等工作;在镇街层面,以综治中心为平台,在不改变部门隶属关系和工作职能的前提下,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派驻基层检察室、安监办、食药监办、消防队、专职治安巡逻队、法律服务队伍等综治力量,坚持统分结合,日常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由政法书记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在村社层面,整合基层综治、信访、公安、市政、消防、卫生计生、国土房管等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目前全市城镇社区已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共划分基础网格7.7万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7万余名。

  四、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完善机制破解难题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思维。因势而导、应事而为,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突出问题,集中人力物力,突破一点、带动一片,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实际过程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重庆而言,建立了党委常委会每季度分析平安建设和安全稳定形势工作机制,在研究部署经济工作的同时,分析研判社会安全稳定形势,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有针对性部署工作,从制度上解决了“大平安”建设的统筹问题,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平安稳定工作两手抓、一肩挑。建立健全平安稳定信息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实现信息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处置反馈一体化运行,有效解决了重大涉稳事项预知预警和主动防范、联动处置的问题。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坚持月分析、季研究、抓督办,大大增强了打击犯罪和治安防控的协同性、针对性、实效性。出台《平安重庆建设领导责任制暂行办法》,对各级领导履行平安建设责任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出台《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推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抓排查化解、解决突出问题、注重抓源头治理、促进长治久安。

  五、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专业培训提升素能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坚持重心下移、保障下倾,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使基层组织更有活力、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基层队伍更有战斗力。为弥补基层行政编制不足,重庆市政府专题研究决定,两年内为区县新配备1000名社区矫正辅助人员和1000名禁毒专职社工。市财政建立全市乡镇(街道)平安综治专项资金2.5亿元,专门用于“三基”建设,目前已分两批下拨给区县1.5亿元用于配备电瓶巡逻车、LED宣传屏、治安巡逻岗亭等基础设施建设,1亿元用于综治信息化建设。各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统筹解决了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网格员及其他群防群治经费保障问题。社会治理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强化基层基础,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是关键。应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按照政治上强、懂法律、善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把专业化作为政法队伍核心战斗力来抓,积极探索与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使政法干警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水平、高尚的职业操守,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重庆制定了《2013—2017年全市政法综治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推进教育培训精准化,提升教育培训的实效。近三年来,全市政法综治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1849个,累计培训17.9万余人次。将基层政法综治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党政干部主体培训体系来实施,举办了依法治市专题大培训,对市、区县、乡镇三级政法综治维稳部门37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轮训;组织开展了1000名乡镇(街道)政法书记、1000名综治办主任及10000余名村(社区)综治专干轮训;各区县每年开展一次政法综治干部和专职治安巡逻队员、网格员培训,切实提升了基层综治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六、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平安建设再上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推进政法综治工作中,继承精髓是我们的立足点,开拓创新是我们的着力点,这两者之间不可偏废。我们在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时,坚持“三基”建设总体思路不变,频道不变、节目翻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从具体措施上讲,镇街、村居“六位一体、七位一体”资源力量整合机制、重大群体类利益诉求化解机制等都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办法、好经验,要坚持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也是创新的应有之义。“三基”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发扬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抓,不折腾、不反复,对定下来的工作要一抓到底,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接下来,我们将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深化“三基”建设,按照国家新颁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依托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信息化支撑,推进一体化大综治,进一步夯实社会平安稳定根基。

  狠抓落实就是最大的创新,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孟建柱书记讲话精神,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为着力点,以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