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查处两起网络刷单炒信大案
单起涉案虚构交易现金流水超过13亿元
1555家卖家、397万份订单、13.98亿元现金流水……你能想象,这样一串巨大数字的背后,竟是一起网络刷单炒信案吗?
近日,河南省工商局一天之内便连开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而两起行政处罚案,均是网络刷单炒信大案,其中一起涉案13.98亿元,另一起涉案3亿多元。
两年收取虚构交易手续费1989万
河南省工商局此番出具的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分别是今年以来该局开出的第6号和第7号“罚单”。
第6号“罚单”的被处罚对象,是河南爱思亿欧电子商务公司。据河南省工商局披露,经查,当事人从2014年10月开始通过其运营的网站从事网络刷单炒信(虚构交易)行为。
根据处罚决定书,以京东为主的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客户通过在当事人负责运营的网站注册账号并充值,充值款项包括卖家客户商品货款和虚构交易操作手续费。卖家客户在当事人的网站上发布虚构交易需求后,对应的商品货款和卖家客户应付虚构交易手续费直接从客户平台账户余额中扣除。
处罚决定书披露,截至调查终结,当事人从事虚构交易业务服务的卖家客户数量为1555家,虚构交易订单总量超过397万单,当事人涉及虚构交易现金流水共计13.98亿元。当事人共计收取虚构交易手续费1989万元,违法所得40万余元。
据此,河南省工商局认定,当事人从事网络刷单炒信行为,违反《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决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当事人处以19万元罚款。同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违法所得10万元被罚16万元
第7号“罚单”的被处罚对象,是郑州迪斯网络科技公司。
经查,当事人从2016年2月开始通过其运营的网站从事网络刷单炒信(虚构交易)行为。其网络刷单炒信的手法与河南爱思亿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基本一致。
据河南省工商局披露,截至调查终结,当事人从事虚构交易业务服务的卖家客户数量为531家,虚构交易订单总量为86万余单,当事人涉及虚构交易现金流水共计3亿多元,当事人共计收取虚构交易手续费430万余元,违法所得为10万余元。
河南省工商局决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6万元。同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予以公示。
根治刷单乱象立法亟待提速
事实上,针对日益突出的网络刷单炒信灰色产业链,今年以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明显加大查处力度。今年4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的协助下查处一起网络炒信大案,涉案金额2650万元。该案也是首例政企联手实地打击炒信平台的成功案例。
今年6月,在重庆市工商局巴南分局查处的一起网络刷单炒信大案中,由一对夫妇在2010年设立的网络平台“蓝天店主网”,专门提供电商刷信用、炒信用服务,该平台经营长达6年。6年间,共为2万户网络商户提供刷单炒信服务,仅收取的服务费用,就高达1.06亿元。
今年7月,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明确表态,下半年,工商机关将围绕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络侵权假冒、刷单炒信等违法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张茅在这次会议上还透露,工商总局将继续完善网络市场监管规制体系,力争年底前出台《网络交易违法失信惩戒暂行办法》和《网络交易数据信息报送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导致网络刷单炒信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刷单成本低,违法成本更低。对于刷单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依据,大多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1万元至20万元的行政处罚,威慑力明显不足。
对此,业内专家呼吁,要根治刷单乱象,必须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除了要求商家自律外,相关部门要加快立法工作,出台司法解释,尽早作出判例,加大监管力度,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经营环境。(余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