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法院两年8个月审结电信诈骗案267件
电信网络诈骗产业化趋势突出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许多不法分子还根据社会热点、潮流、政策等信息,针对不同职业和年龄段的人精心编造虚假信息设计骗局。如广东省广州市的邓珍珠及其同案共60多人组成的团伙,通过发布考试保过等虚假信息,借此收取“保过费”“保密费”“改分费”等名义,致全国各地150多人被骗。
今天,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4年至2016年8月,广州市两级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一审案件236件,二审案件31件,共有544名被告人受到刑事处罚。
广州市中院分析称,当前,电信诈骗呈现出诈骗类型多样化,翻新速度快;行骗对象范围广,作案次数多,涉案金额大;犯罪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趋势突出;犯罪主体年轻化、低龄化特征明显;作案手段隐蔽,跨区域跨境作案现象突出;抗侦查能力强,赃款追缴难度大等特点。
诈骗类型翻新速度快
广州市中院副院长廖荣辉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层出不穷,常见的多达30余种,诈骗领域涉及金融、电信、社保、物流等各行各业,令人防不胜防。
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审结的王某红诈骗一案中,王某红以网络交友的名义,通过QQ、微信等方式物色被害人,后将被害人带到指定的餐厅进行高额消费骗取提成,先后诈骗被害人高达20多人。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以恋爱交友为名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最为常见。广州法院审结此类案件共66件,占结案总数的27.96%。同时,通过在网上发布低价销售手机、电脑、相机等虚假信息,骗取被害人订金或货款的网上购物诈骗占到结案总数的近20%;“猜猜我是谁”诈骗占到结案总数的10.17%。
在广州市中院审理的杨兴生诈骗一案中,杨兴生及其同伙在2012年至2013年间,用打电话“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被害人的亲友以赌博被公安机关抓获等各种理由,谎称急需用钱,骗取60多名被害人150万余元。经审理,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杨兴生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不法分子还利用网络、信息群发等方式,大量发布融资贷款、招聘、租房、推荐股票等虚假诈骗短信或信息骗取钱财;利用任意改号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技术、伪基站等设备,冒充银行、电信、移动客服号码广泛发送信用卡消费、网银升级、电子密保过期等虚假诈骗信息,诱骗被害人按其方法操作或收取费用,达到诈骗目的。
“此外,不法分子还冒充专家推销假药诈骗。”廖荣辉说,此类案件均为团伙犯罪,具有严密的层级组织和周密复杂的分工配合机制。截至今年8月,广州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8件。
如李涛等39人组成的诈骗团伙,以极低价大量购进“三无”伪劣保健产品,在非法获取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网络虚假宣传、冒充客服回访、假扮专家教授诈骗推销的形式层层设局,高价出售假冒伪劣药品,骗取全国各地被害人财产上千万元。截至案发,共收到238名被害人报案。
手段隐蔽赃款追缴难
在电信网络诈骗中,不法分子往往使用电话群发、网络短信群发、换号改号等技术,针对整个电话网络不特定用户,在某一时间内集中向某号段或某一地区拨打电话或发送信息来实施诈骗,涉及面广,诈骗次数多,诈骗金额巨大。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运作方式也日趋成熟。从原来结构松散、手段低级的小团体,发展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产业链,呈现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趋势。团伙一般由组织领导者、骗局设计者、话务员、转账取款员等组成,呈现出领导阶层幕后化、参谋阶层智囊化及执行阶层雇佣化的特点,各个环节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
“近年来,老乡式、家族式团伙发展较快,有的是老乡之间彼此拉拢推荐,以老带新传授犯罪方法,组成团伙作案。”廖荣辉说,“由于电信网络诈骗操作简单、风险低、获利丰厚,吸引越来越多辍学无业年轻人加入。从审结的一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看,80后被告人241人、90后被告人252人,二者共占被告人总数的90.63%,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主力军。”
为逃避打击,不法分子采取将服务器、伪基站、地下钱庄等藏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方式,从境外发布信息诈骗国内群众。由于团伙成员散居世界各地,且经常变换地点,各层级互不认识,相互间仅靠互联网、手机等方式进行联系、合作,导致破案打击难度大。
今年9月2日,从亚美尼亚押解回广州侦办的129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曾在老挝、菲律宾、印度等7国设立诈骗窝点进行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中有78名台湾籍犯罪嫌疑人。
广州市中院刑庭庭长赵俊分析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旦得手,不法分子便快速将赃款跨区域、跨银行进行层层转账提取,几百万元诈骗资金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转移到各地并被取走。资金的快速流转使得即使侦查人员能够快速破获案件,也难以对不法分子的账户进行及时冻结,赃款追缴难度大。
从严打击处罚帮助犯
据赵俊介绍,广州法院在审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诈骗罪的从重情形酌情从严处罚,对诈骗数额无法查清的,不因犯罪数额无法认定而放弃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
实践中,广州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数额难以查证的,只要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或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即认定为诈骗罪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进行定罪处罚;对发送诈骗信息5万条以上或拨打诈骗电话5000人次以上的,认定为诈骗罪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进行处罚。
记者了解到,广州法院审结的案件中,被告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1人,3年至10年有期徒刑的75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331人。司法实践中,广州法院还依法加大罚金、没收、追缴违法所得、收缴犯罪工具等财产刑的适用力度,剥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重操旧业”的物质条件。
法院还注重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犯进行打击,对明知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仍为犯罪提供银行卡、账号、手机改号软件、伪基站设备,或帮助不法分子取款的,以诈骗罪的共犯(帮助犯)进行定罪处罚。
如广州的蒋某林接受“幕后老板”提供的3张他人居民身份证,后冒用其中李文豪的居民身份证分别在多家银行申领10张银行卡。法院经审理,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处蒋某林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廖荣辉表示,“随着电信诈骗打击力度的加大,广州今年已经批捕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约500人,刑事拘留超过700人,后期的审判任务十分严峻”。
另据透露,广州正在侦办阶段的两个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案件——推销保健底裤诈骗的121人犯罪团伙和前述的129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所有犯罪嫌疑人均已呈捕。(章宁旦 彭 勇 尹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