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
云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黄为华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指引和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从云南的情况来看,受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打击暴恐、边境管理、禁毒防艾、新兴业态安全管理等任务愈加复杂艰巨,网络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刑事犯罪动态化、跨区域特征将越发明显,公共安全隐患将日趋增多,治安问题的复杂性和聚合趋势将不断加剧。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建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六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在防控风险、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着力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做到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区域、治安复杂场所等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推动视频监控与各级综治中心联网应用。二是狠抓社会治安防控 “六张网”建设,着力在整体效能发挥、基本要素掌控、基层活力激发上下功夫。三是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突出抓好偏远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车站码头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排查整治。
(二)着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是健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信访等有机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落实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等机制。二是建立工会、妇联、共青团、行业协会、法学会、律师协会、商会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医患关系、劳资关系、土地权属等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调处力度。
(三)着力提升命案防范治理水平。一是围绕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重点矛盾纠纷和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一事一策逐一跟踪化解,严防小问题酿成大事端。二是健全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控、救治救助等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其现实危害。三是强化对生活失意、行为反常等重点人群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防止发生极端案(事)件。
(四)着力强化边境地区服务管理。一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以“堵通道”为重点,紧盯边境“枪毒拐赌”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走私、贩毒、贩枪、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控联管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认真开展“平安边境”创建,发动人民群众参与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三是加强“数字边境”和“智慧边境”建设,推进实施边境视频监控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边境立体化管控体系。
(五)着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服务管理。一是强化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全面推动落实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实名寄递、X光机安检“三个100%”制度。二是强化危爆物品安全管理,探索运用物联网、GPS定位、电子标签等新兴技术,形成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的综合治理体系。三是加强公交、地铁、铁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工具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四是加强对非法集资的防范和打击,依法规范民间融资借贷行为,构建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六)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从现在开始启动省、市、县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明年底前全部建成,形成上下对接、左右联动、协调运转、规范高效的综治组织网络体系。二是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各类社会治理力量进网格,深入开展吸毒人员、“三留人员”、信访进网格工作,加强网格员的教育培训,创造条件提高网格员待遇和专职网格员数量。三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综治信息系统,推进网格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四是注重开放共治和民主自治。健全社会组织、企业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村)治理体系,在法治的基础上促进基层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七)着力建立健全基础性法规制度。要结合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基础性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二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流动人口住房、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深化实名登记制度。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库,落实宾馆住宿、客运交通、信息网络等实名登记制度,有效破解金融诈骗、电信诈骗、造谣传谣、非法集资等难题。四是健全完善“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化旅游、食品药品、环境污染、欠费欠薪等领域“黑名单”制度,有效震慑各类违法犯罪。
(八)着力强化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一是加强法制宣传。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深化基层组织、行业依法治理,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三是以农村群众、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各类特殊人群、青少年等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九)着力强化综治领导责任制落实。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和云南省综治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社厅联合下发的我省贯彻意见,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综治领导责任制,科学运用评估、督导、考核、激励、惩戒等措施,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政治上强、懂法律、善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