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神奇!那些年,我们用过的检察老物件

2016-10-20 13:06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老物件一枚老检徽,一件老制服一顶大沿帽,一抹检察情 …… 那些年,陪伴你的检察老物件,记录了你的难忘故事,更镌刻了法治发展的独特印记。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和老物件的故事。

算盘办案

谢宗武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检察院

  今天整理办公室,从故纸堆里翻出一把算盘,让我忆起了那段难忘的算盘办案故事。

  1989年底我从教育系统调入检察院,由于原来担任的是数学老师,检察长将我分配到了经济检察科(1997年后改制为反贪局),跟着师傅学习办案。检察机关九十年代初期的办案条件比较艰苦,调阅案卷,清查账册,基本靠手工复制和计算,科室里只有两台小计算器,账册一多就不够用。看到这种情况我动了动脑筋:小时候学习过打算盘,何不将这个技能加以利用呢?!办案闲暇,我加强学习珠算口诀和指法锻炼,技术突飞猛进,计算速度和精准程度已经能媲美计算器,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科长乐了,又给我添置了一架小算盘,便于携带下乡办案。

  1997年反贪局成立,收到举报线索,我们下乡初查,乡政府工作人员不配合,将数年的账本和会计凭证在会议室桌子上堆成了一座小山,困难没有吓倒我们,拿起计算器和算盘,只用了两天的时间,我们从账册和会计凭证中查出了蛛丝马迹,配合其他证据查处了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贪污、受贿大要案,打响了反贪事业的第一枪。

  进入二十一世纪,检察事业后勤保障越来越给力,计算机、电脑、手机普及,office、Excel乃至云计算等各种功能强大的计算软件进入办案领域,曾经给我立下赫赫战功的小算盘残破被弃;大算盘被报纸细细包裹闲置一旁。

  算盘虽被闲置,但是在我心中它永不会淡出!

笔的记忆

葛东升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

  长期从事反贪污贿赂工作的人都知道,当时检察院查办贪污贿赂案件最初的机构叫经济检察科,最初的办案模式是“一封信,一张嘴,一支笔”,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这个情况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两三个人,带上人造革公文包,坐三轮或者二轮摩托车,甚至骑自行车,行走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办案,是常有的事情。

  到1995年前后这个情况大大改观,开始有了汽车。1996年夏天,地级泰州市检察院刚刚成立,在江苏省纪委、省检察院领导之下,抽调精兵强将,查办了不少大案要案,其中,有当地历史上首起处级干部受贿案,有首起超过百元的的贪污、受贿案件……,在社会上引发热议,群众拍手称快。回想当时的办案,钢笔是必不可少的,从接待举报、到询(讯)问,搜查笔录,到起草法律文书等,整个诉讼过程全部用得到。

  不光是办案,钢笔字也是考察干部的方法之一。记得1997年夏天,大家都在南园宾馆办案,检察长苏增耀突然来到办案点,并且带来中专毕业生小冬。现场与检察室主任张春雷一起找人谈话,当场让已经通过法定程序考录进检察院的小冬拿出钢笔,记录整理。事后大家一致评价“事迹工整,详略得当,条理清晰”。现在,每次碰到她提到首份“实战”笔录,她都很自豪。

  以后,办案中签字笔多了起来,但其实是量变,仅仅是钢笔的“变种”,仅仅是方便了些,无需要打墨水罢了。

  90年代末开始,全国检察机关开始“现代化强检”,经济检察科机构名称好相应更名为反贪污贿赂局,办案模式“一辆车,一台电脑,一部CALL机”。到2005年开始,全国检察机关开始走上科技强检之路,机构设置上反贪污贿赂局裂变为反贪局、预防处、指挥办,办案模式是“精细化初查、科学化审讯、两化运用”,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90年代末开始,逐渐地,另外一种笔——“电子笔”,又向我们走来。

  1999年,检察长经过认真研究,认为电脑发展日新月异,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普遍应用,有必要抓电脑培训。从此,他和同志们一起,利用周五晚上,到一中计算机培训中心参加电脑培训。尤其是,一把手给大家做出了好表率,下班后直接在地摊上摊一个鸡蛋烙饼,一边充饥一边步行往学校赶,大伙儿济济一堂,认真听老师讲课。在工作实践中,将学到的电脑知识付诸于应用。用于办案、办公等。

  有了这枝电子笔,家乡的办案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分析等的运用,大大加快了检察工作的发展,多起案件荣获全国、全省十佳精品案件。“12.19”案件还荣获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被写进“两高”的两会报告。

  小小的一枝笔,纵向反映出家乡检察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全国检察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未来,笔又会进化到什么样子呢?或许,会出现眼控笔,眨眨眼睛,就会帮助检察官处理事情;或许,会出现“意念笔”,听从着主人的指挥;或许,功能更多、体积更小……

  带着幻想,进入梦乡,在梦里,我坐上童年使用的铅笔、青年用过的钢笔,飞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未来,用起了未来的笔,书写着检察梦想......

一个保险柜,整部重检史

李立峰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宣传处

  在重庆市检察院,陈正明是公认的“老检察”,从检已经38年,是该院连续检龄最长的检察官。

  陈老师说,他还不算老,有个“老古董”,至少“检龄”60多年了,而且至今还在用。是什么宝贝?怀着十二万分好奇,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在宣传处照相室看到了这个“老古董”。

  它,安静地立在墙角,并没有想象中的苍老。全身是深绿色,两把金光闪闪的钥匙摆在一边,仿佛从民国谍战片中穿越到当下。

  原来,这是一个老式保险柜,至今功能尚好。通过它,陈老师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据陈老师的老师讲,从解放后重庆市检察署成立起,它就是最早的一批固定资产之一,归财务部门办公使用。1978年检察机关复建后,财务部门还在用。

  次年,22岁的陈正明进入重庆市检察院,同批来了30多人。陈老师被分到了法纪处技术组,负责摄影摄像、现场取证、现场勘查等技术工作。80年代初,财务部门购买了新的保险柜,这个保险柜就用的少了。技术部门听说后,就向单位申请使用保险柜。理由是相机比较贵重,为了避免被盗、丢失。陈老师说,当时每月的工资才几十元,但一台海鸥120、珠江201、徕卡相机都要几百、上千元。就这样,保险柜被四个年轻人抬到了技术组,重新派上了用场,主要用于存放相机和一些涉及案件的保密资料。

  后来,因技术组服务全院工作,便整体从法纪处划归到办公室,直到1986年成立技术处。此间,保险柜都是归技术部门在用。

  2003年,技术处影视界组几个人又整体划到了宣传处,这个保险柜也就归到宣传处名下。1997年直辖以后,重庆市检察院两次搬办公楼,陈老师都舍不得放弃这个保险柜。从1979年到2016年,曾经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如今是满头花白头发的“老检察”,今年底将退休。说起这个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老伙计”,陈老师总是掩饰不住地感叹,社会发展太快了。

  原来,摄影主要在暗房,一进去就是一天,冲洗、显影、冲印、放大、上光、翻拍,影像工作都是全手工操作的,繁琐而又枯燥。数码技术诞生后,曾经每日必去的暗房,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进来的80后、90后,甚至连知道都不知道,更别提这个老式保险柜了。

  如果不是陈老师行将退休,整理个人物品和工作资料,这个保险柜也许还安静地立在房角一隅,逐渐蒙上灰尘,被干警遗忘。和这个仍在发挥作用的保险柜一样,行将退休的陈老师每日仍冲锋在工作第一线,负责摄影摄像、检察文化建设,身上的任务还不少,丝毫不像个要退休的人。通过这个保险柜,我们了解了检察变迁和时代变化,明白了老一代检察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节约,读懂了初心的意义和时间的价值。

  “在岗一天,就要发挥作用一天。希望我退休了,这个保险柜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作为对重庆检察工作发展的见证人。”

  愿陈老师梦想成真。

我与铅字打印机的情缘

段晓军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在我院荣誉室的宣传画面上,有一幅老照片,拍摄的是一台旧式打字机。那是我曾用过的宝贝,记录了记录了我院一段宝贵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我最初参加工作经历的风风雨雨。

  1989年10月,我还是一个20岁的小姑娘,刚到检察院,就被分配到院里办公室从事打字工作,用的就是这台打字机。不要看它简单,但是当时也算是检察院里的贵重物品,毕竟能把手写的文字变成方块铅字,然后把打上字的蜡纸放在油印机上,就可以打出许多清晰的文件来,有了它,院里的文件不仅规范了,而且效率大大提高。

  其实, 要干好打字工作其实并不容易。铅字打字机最难的就是排版,你必须把字盘背下来,才能保证文字准确无误,才能打好每一份文书。一开始,我不熟悉字盘,经常出现错误,为此我也挨过领导批评,也偷偷哭过鼻子。后来,为了尽快熟悉字盘,就把字盘写在小纸条上,有时间就拿出来背,慢慢的,就进入了状态。有时案子急,必须尽快打印,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次,院领导第二天要向区政法委汇报案情,案情报告有几十页,要晚上加班打出来。越着急,越出错,直到凌晨4点,我才完成任务。那天月朗风清,我却疲惫不堪,满眼血丝。但是后来听说领导汇报十分成功,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我们已经人手一台电脑,这台老打印机也淡出人们视线,但是当我一看到那张图片,或者见到那些用老打印机打出来的文书,就感慨万千。那是我院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我人生最值得回忆的精彩片段。

  记录整理: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驻站记者 其其格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检察院 崔友

老检察服的故事

寇欣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

  不久前整理相册,爷爷那张身穿豆绿色、红肩章检察服,头戴镶嵌国徽大盖帽的照片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十多年前,那一天带给我的记忆至今难忘。

  故事要从爷爷生病时,照顾爷爷的护工李师傅讲起,李师傅,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照顾爷爷差不多有一周了,有一天李师傅竟然对爷爷说:“不知道您还记得吗,当年是您尽心尽力帮助我们家,父母让我念您一辈子的好。”我很好奇,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年李师傅和邻居家的孩子打闹,邻居觉着家中的独子受到了欺负,就跑到李师傅家中辱骂,进而双方扭打起来,不幸邻居被李师傅的父亲推到在地头部摔伤。摔伤的邻居坚决拒绝调解,可是爷爷考虑到李师傅的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尚有年幼的儿子需要抚养,生病的妻子需要照顾,双方又是邻居,而且事出有因。

  综合考虑,爷爷将调解作为解决这个案子的首选,主动联系办案的派出所,多次主动登门,耐心地讲法律、讲人情,细心调解,双方终于冰释前嫌。听完,我对爷爷竖起大拇指,爷爷却说:“这其实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检察官就应该将公平正义谨记于心,不仅要扬正义的利剑,还要持为民的天平”。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检察官,时刻谨记爷爷的教诲:忠诚法律、为民服务、公正司法、廉洁从检。

我的第一套检察制服

段华 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检察院

  我的第一套检察制服是向同事借来的。

  1998年夏天,大学毕业的我进入大同市南郊区检察院公诉科工作。那时的检察制服,还是军事化色彩特别浓厚的军绿色套装,红肩章,大檐帽,特神气。刚刚入职的我,看见同事们穿着帅气的制服出庭公诉,心里特别羡慕,暗暗期盼属于自己的制服赶快发下来。

  工作没多久,单位要组织干警参加区委组织的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我很荣幸地被选上。但问题来了:参赛必须穿制服,而我参加工作时间短,还没有自己的制服。这时,热心的同事张丽主动把她熨得平平整整的制服借给了我。

  参赛那天,我穿着借来的检察制服,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参加了知识竞赛。出发前,我们向当时的杨兴科检察长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拿第一名回来。赛场上,我们三人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抢答迅速,表现优秀,最终以高出第二名40分的成绩摘得桂冠。比赛结束后,当时的办公室王主任提议合个影留作纪念,于是就有了这张青涩而珍贵的照片。

  后来也是因为公诉科经常出庭需要着装的缘故,同事就把这套用她自己的话说属于“多余”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的制服送给了我。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才统一发下了新制服,但“大檐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赶上了检察制服变革的年代,体现现代法治进步的西式制服使得检察制服去了军警色彩,添了文职化的文明元素,我的第一套检察制服也从此被我当作珍贵的纪念品珍藏在衣柜里,也珍藏在我心里。

  那张穿着草绿色制服的照片我也一直珍藏着。

葛苏川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

  二十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分到检察机关工作。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即将离开深爱的检察事业。偶尔翻出了当兵时戴过的领章帽徽,远去的记忆又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夜里,我做梦了,梦里甚至泪流满面...我梦见了在部队的战友,大多数都是我的兵,熟悉的面孔突然如此清晰,甚至喊出了名字。大家先是互相辨认,接着握手,然后拥抱在一起,好像忘记了我曾经是威严的连长,严肃的教导员。当我依稀看见我当教导员时的通讯员杨玉山时,在梦里是那么激动,互相对望,却挪不动步子上前握手,又都把脸庞转到一边,任凭泪水在脸上流淌,然后甩甩头,大步走到一起,紧紧的拥抱。在部队,我可能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小杨恐怕也不敢做出这样的动作,在梦里,我们做出来了,是对久远故事的怀念?是对曾经对我很多帮助的小杨的感谢?是20年部队生涯深深的烙印?想不出来,也不需要去想,那是一个时代,那是我的一生,那是我永远的梦。我喜欢默默的看着《难忘坦克11师高炮营》QQ群和老部队的数个微信群成员列表,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熟悉和陌生的面孔在脑海里实在和虚无的放着电影,这都是我曾经的战友和兄弟,都曾经是高炮营的接班人,一批批默默无闻的在军营里奉献。现在天各一方,可能此生不再相见,但在这里,我们又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分队,跨越40年,但曾经都在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亲如兄弟... 梦,不会完;梦,在延续,直到永远……

  后记:由于通讯不发达,和小杨分别后失去了联系。十六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小杨在济南检察院工作,很快取得了联系,并利用探亲机会与他见面,非常激动!迄今和他见了两次面,每次分别,握手不言别,回身再也不会回头,因为知道,此刻两人都是满含泪花!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